截至9月杪 SSPN存款总额达190亿

高等教育基金
(八打灵再也27日讯)截至9月30日,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旗下的国家教育储蓄计划(SSPN)收到190亿令吉存款总额,同时有661万个存户。
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主席拿督斯里诺丽扎指出,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国家教育储蓄计划中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已延长至2027年。
“这反映政府支持民众提早储蓄高等教育基金,鼓励家长为孩子储蓄教育基金。”
诺丽扎今日在2024年国家教育储蓄计划储蓄月(BMS 2024)闭幕后发表文告说,国家教育储蓄计划为用户提供多种福利。
“例如每年高达8000令吉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为存款人提供保险保障,高红利、为符合资格的家庭提供最高1万令吉的配对援助等。”
她还提及,为庆祝该计划成立20周年,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首次推出主题歌曲《展翅高飞》。
此外,今年储蓄月也以“让孩子成为超级英雄”为口号,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探索新知识和体验,展现自身潜力。
应设还教育贷款弹性机制/南洋社论

当108亿令吉教育贷款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沉重负担,问题已超越债务追讨,更暴露社会契约的裂痕。
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的数据揭示,120万借贷者与政府之间形成某种对峙,集体违约现象值得深思。
以诺拉为例,她在吉隆坡购物中心工作,月薪仅2300令吉,每月500令吉的还款压力令她无奈。
数据显示,2023年大马新鲜人起薪中位数仅2150令吉,而生活成本10年间上涨47%。当教育投资回报持续低迷,毕业生往往无力偿债。
自动扣薪形同虚设
社交媒体上的“#TolakPTPTN”反映了一种变异的福利主义心态。
部分网民认为政府理应承担教育成本,却忽略我国高等教育补贴率已达63%。这种单向索取的观念,正在削弱公民责任感。
PTPTN的自动扣薪制度(SPP)执行不力,仅38%雇主配合,使制度形同虚设。
更离谱的是,现行罚息制度竟导致“还得越多,罚得越多”,直接削弱民众的还款意愿。法律执行若失衡,政府公信力亦将流失。
29岁的工程师阿末连续42个月定额偿还,但因薪资增长反而被罚更多。这种“惩罚努力”的荒谬现象,反映制度缺乏人性化考量。
若还款机制未能与经济现实匹配,债务问题终将演变为集体性抗拒。
可借鉴澳洲狮城制度
澳洲的高等教育贷款计划(HELP)值得借鉴,其设定还款门槛为年收入4.8万澳元,并实行免息政策,还款率高达92%。
我国可推行“收入连动偿还系统”(ICRS),让毕业生按可支配收入的5%至15%偿还贷款,并在经济困难期提供还款冻结机制。这样既能保障制度尊严,又能确保基本生存权。
此外,可仿效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的“能力证明豁免”制度,对恶意欠款者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如冻结证券账户、限制高消费,甚至影响公务员晋升资格。
同时,可设立“信用修复机制”,允许失信者通过社区服务抵扣部分债务,形成“惩戒-救济”并行的制度。
政府应以制度创新实现柔性治理,而公民社会亦应重建“权利-义务”平衡。解决方案不在严刑峻法,而在建立让年轻人愿意还款的机制。
设立弹性还款制度,能鼓励毕业生主动履约,让高等教育基金进入良性循环,惠及更多新生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