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穷局:或成逃债漏洞 拟检讨破产申请门槛
(布城30日讯)个人破产呈惊人的增长趋势,这表明许多人正陷入严重的财务问题。
近年来,许多无力偿债者选择向法庭提出债务人破产申请,保护自己免受债权人的追债。
报穷局总监峇克里对个人申请破产逐年走高的趋势表示担忧,他说,破产案例数量飙升200%至2024年的330宗,而2022和2023年分别是116和181宗。
“我们看到申请破产的人数在增加,债务人觉得自己无力偿还贷款,因此自己申请破产。”
他在接受马新社采访时说:“也许债务人不想还债,而自己申请破产。例如,现在每月的债务偿还额是2000令吉,但破产后,他可能只需要每月偿还200令吉。”
他说,报穷局严正看待这个趋势,并正在检讨债务人申请破产方式太过宽松,不像债权人申请方式有设置门槛般严谨,从而避免遭不负责任者滥用。
“通过债务人申请,借款人可以从法庭获取庭令宣布自己破产,而且没有设置任何门槛,他们只需要填写文件并支付押金即可。
“至于通过债权人申请,如果债务达到10万令吉或以上,借款人将被宣布破产。”
峇克里说,政府为保护人民的命运而推出的第二次机会政策,使他们能够脱离穷籍,但如果个人破产的趋势得不到控制,那么这项政策也可能被利用。
“我担心有些人会利用这一点。他们会提出债务人申请并让自己破产,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在3年内还清债务,他们就有权通过第二次机会政策脱离穷籍。”
第二次机会政策是昌明政府的一项举措,旨在通过一定条件解除小额债务人的破产,从而维护他们的命运。
峇克里指出,2023年3月截至2024年12月期间,通过第二次机会政策共执行17万6851宗破产案件的解除,超越原定13万人的目标。
随着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去年通过2025年财政预算案宣布第二次机会政策将扩大至破产公司,报穷局目前正在鉴定符合该政策受惠资格的破产公司。
财富与消费的恩怨情仇/莊国辉

得四分阅读最新的报道得知,从2020年至今,马来西亚已有5272名34岁以下的年轻人宣告破产,其中25至34岁群体占5189人,25岁以下则有83人。
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破产案例逐年上升:去年共有877宗,比前年增加了150宗。根据马来西亚报穷局的数据显示,个人贷款是破产的主要原因,占去年5977宗破产案例的46.4%,接近一半。
得四分感叹地问了一句:“破产趋势年轻化,那么将来该如何面对人生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得四分也不经意想起年轻时在创业失败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人情冷暖。
对于得四分曾经轻狂的青年时代,年轻人破产趋势的年轻化这一课题,得四分认为,主要源自过度消费、缺乏财务管理知识,以及“先买后付”(BNPL)等贷款产品的诱惑,导致了不合理的债务积累。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理财亦是如此,财务自由的根基在于理性消费、财务管理与长远规划的稳固。
消费主义与过度消费
得四分对于年轻人和现代社会对“奢华生活”的推崇不敢恭维。过度消费使得许多年轻人不惜通过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奢侈品或高价商品,忽视了还款能力和长期财务健康。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人容易产生“别人拥有,我也该拥有”的心态,盲目跟风消费,导致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巨大不匹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财富的目的是享有,而非拥有。”我们对于财富的追求,不应仅限于物质的堆砌,而应当让其成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长远目标的工具。
“先买后付”无视债务
BNPL等消费模式短期内看似诱人,因其提供了分期付款的便利,但这种过度依赖短期借贷的行为,往往让年轻人未能意识到债务的累积。
尤其是在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状态的不合理情况下,年轻人更容易迷失本性。
正如孟子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不及时变通调整消费观念,便会被不合理的债务所缠绕,终陷困境。
个人贷款越滚越大
根据报穷局的数据,个人贷款是造成破产的主要原因,占去年破产案例的46.4%。年轻人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知识,对于信用卡、消费贷款、BNPL等短期借款方式的风险认识不足。
在短期内,或许并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但一旦收入出现问题,长期的债务将成为无法承受的重负。
债务雪球效应就像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到的:“欲速则不达,欲求则不成。”过度借贷、未能按时还款,最终积累的债务便成为无法挣脱的雪球,越来越大,直至无法承受。
就业不稳收入不足
为什么年轻人会容易陷入债务困境?年轻人在职场初期,通常面临收入不稳定、职业不确定等问题。在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许多年轻人通过借贷来缓解这些经济压力,却未曾意识到背后的财务隐患。
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的进步是由积累资本的过程推动的,但如果过度消费与不当投资混淆,则可能导致破产。”
理性规划与稳定的收入来源,是防止财务困境的关键。
何谓破产?
在马来西亚,破产是指个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法院依据法律程序,裁定债务人宣告破产。若债务人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债权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申请破产程序。
然而,“破产”并非意味着完全免除债务责任。正如《道德经》中所言:“无为而治,财自来。”破产后的债务清偿,依然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重组与清偿策略来执行。
即便破产后有些债务可能会被免除,依旧无法避免信用记录受到严重影响,这对未来的财务自由构成了极大的制约。
社媒虚荣心
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高生活成本与收入增长乏力,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破产的诱因。此外,社交媒体的虚荣心效应也加剧了年轻人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不惜借债来追求短期的满足,最终陷入债务泥潭。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无处不在的时代,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合理的规划,才能避免做出破产的错误选择。
向AKPK求助
如今,年轻人破产的现象逐渐年轻化,背后有多种因素。从过度消费、缺乏财务教育,到社交媒体影响下的虚荣心,年轻人在面对现代经济环境时往往缺乏理性的财务规划。
为了避免破产困境,年轻人应当加强理财知识,理性消费,培养储蓄与投资的良好习惯,并避免过度依赖借贷。
当然,如果遇到债务问题可以寻找AKPK(大马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协助个人债务管理。重点是,一切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千万要给自己机会,不要迷失。
正如《中庸》中所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理财中,真正的自由与成功,源于对自我的要求和对财务的掌控。
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够从如今的困境中汲取教训,做出明智的选择,走向更稳健的财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