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诉冠病疫苗致死和并发症 8人向政府及WHO索赔6千万

冠病疫苗
(吉隆坡27日讯)8名人士指控冠病疫苗接种导致死亡及严重健康并发症,因此向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6000万令吉。
这8人是通过莫哈末再努丁律师楼入禀起诉,并将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与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警察总长丹斯里拉扎鲁丁、现任与时任卫生部长、现任与时任内政部长、大马辉瑞及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25造列为答辩人。
起诉人也指世卫与其总干事谭德塞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冠病大流行,是欺诈性且不科学的,并随后批准并建议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全球成员国实施行动管控令(MCO)。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起诉人称:“他们对冠病疫情提出了虚假和误导性的建议,冠病实际上是一种在实验室制造的人造生物武器,故意模仿季节性流感,并随后建议仅使用有毒实验疫苗来应对虚假大流行。”
诉方还指控,被告均极其疏忽,没有对冠病的有效性和有毒实验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或适当检查。
“慕尤丁不仅在没有适当调查和检查的情况下接受虚假疫情,还实施了行动管控令。”
他们声称答辩方利用不公平影响、欺诈、不实陈述、隐瞒事实和缺乏充分披露,来确保公众同意他们所说的有毒实验疫苗,这些策略导致包括诉方在内的马来西亚人,在没有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同意书。
诉方寻求法庭宣判冠病是假的,是一种人造生物武器流行病,类似于季节性流感。
他们也寻求法庭声明,迫使我国退出世卫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并寻求一般、特殊和惩戒性损害赔偿。
德国情报机构:冠病更可能来自实验室泄露

(柏林14日讯)据《南德意志报》和《时代》周报报道,德国联邦情报局(BND)认为,冠病有可能源于中国一家生物实验室的泄漏事故。报道称,德国情报机构早在2020年就做出了这一评估。其依据除了对公开数据的分析外,主要是通过代号为“Saaremaa”的情报行动获取的材料。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研究机构的数据,尤其是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数据。
报道称,这些资料不仅包含有关所谓“功能增益”(Gain-of-Function)实验的线索,即对自然界中的病毒进行人工改造的高风险实验,还揭示了大量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情况。情报部门由此认为,实验室泄露说的可能性高达80%到95%。
德国联邦情报局在2020年就向默克尔政府报告了调查得出的上述结论,但总理府当时决定,不对外公开这一敏感的评估。
肖尔茨政府上台后,联邦情报局再次通报了有关评估。但总理府也没有知会议会的相关监察机构以及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底,总理府委托多名科学家,包括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所长沙德(Lars Schaade)、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等,对联邦情报局的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工作目前尚未结束。
默克尔否认隐瞒重要信息
本周三,德国总理肖尔茨在一场记者会上面对媒体有关询问表示,涉及情报机构的工作和具体评估,“这里不是讨论的恰当场合”。他的前任默克尔周四也通过其发言人回应媒体的质询,否认曾对公众隐瞒重要信息。
《时代》周报根据总理府及消息人士的透露分析,默克尔政府对联邦情报局的评估持有保留态度,有其原因。首先是联邦情报局对情报信息的判断水平不够信任,毕竟此前该机构对阿富汗形势的评判出现了重大失误。一位了解此事的人士认为,联邦情报局所提供的线索,在法庭上都不足以成为证据。
另一个原因是,评估出台之际,有关病毒溯源的问题已被高度政治化,成为美中两个大国之间博弈和推卸责任的筹码。德国总理府选择不公布情报评估,是不想让柏林成为攻击的目标。
北京:反对政治操作
据瑞士《新苏黎世报》的报道,过去几周,德国联邦情报局曾与多名专业科学家进行交流,认为大量迹象表明病毒可能来自实验室。并非全部参与讨论的科学家都认为病毒源自实验室,但一些科学家认为,病毒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可能性提高了。
今年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出人意料地表示,“以较低确信度”怀疑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此前,该机构多年来一直称无法确定病毒是实验室泄漏的结果,还是源自自然界。《南德意志报》报道称,去年秋季,德国联邦情报局向CIA通报了其调研结果。
中国政府坚决否认实验室泄漏的说法。在1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德新社记者再次提出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实验室泄漏不可能”是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在实地走访武汉相关实验室,并同相关科研人员深入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的“权威科学结论,得到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她说在冠病溯源的问题上,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操作。
冠病起源以及追偿的问题从一开始就被赋予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过去几年,全球已有数亿人感染,数百万感染者死亡。疫情还给全球各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上周,美国密苏里州一名联邦法官裁定中国应对新冠应对失策负责,并做出罚款240亿美元的判决。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