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推广适耕庄智能稻田 专家:须先补齐短板

(巴生24日讯)适耕庄智能稻田大规模耕种计划(Smart SBB Ala Sekinchan)大幅提高稻农产量,展现出高效农业的潜力,但专家提醒,在全国推广前,需解决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及管理等挑战。

国立大学(UKM)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的诺拉兹亚博士指出,若要提高粮食安全并减少进口依赖,该模式适合推广。

不过,她指出,要复制适耕庄的成功,必须先改善灌溉系统、增加插秧机、翻耕机和小型收割机的数量,并优化水资源管理,使其达到适耕庄的水平。

她在接受《星报》采访时说,该模式高度依赖于大量农药等合成农业投入品,可能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包括破坏当地原生物种,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她建议考虑用更环保的方式替代化学农药,以减少对农民、环境和消费者的危害。

此外,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土壤退化,并引发“富营养化”问题,造成农田排水沟和河流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影响水质。

“农民应通过定期土壤检测,精准调整施肥量,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科学管理提高产量

国立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系莫哈末依克马博士指出,稻田大规模种植法的核心在于良好的田间管理和有序的生产计划。

“通过精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农民可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即使一种稻米品种的潜在产量可达每公顷10吨,若施肥或农药使用不当,农民仍难以达到理想产量。因此,Smart SBB种植法要求农民严格遵循种植管理规范,结合现代技术提高种植效率。

“利用无人机喷洒肥料和农药可确保大规模种植中的施用均匀度,从而使作物获得充分养分,降低病虫害风险。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民可更有效地管理稻田的灌溉和水源分配。”

产量增至约14吨

对于稻农而言,该种植法的成效已在适耕庄受到验证。

稻农叶锦华(译音)表示,自采用该方法以来,每公顷的产量已从5至6吨增加到约14吨。

“过去我们因低产量而苦恼,但现在情况大为改善。采用稻田大规模耕种方法后,我们还能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副业,增加收入。”

叶锦华指出,许多农民开始采用来自中国的混合水稻品种,尽管这些种子价格较高,每公斤约为30至40令吉,但产量显著提升,相较之下,本地品种25公斤仅需65令吉。

农业和粮食安全部前秘书长拿督洛曼哈金曾在去年表示,该计划将逐步推广至全国,目前在吉打、玻璃市、吉兰丹和登嘉楼的17个种植区已展开试点工作。

适耕庄州议员拿督黄瑞林是推动当地稻米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他表示,稻田大规模耕种的方法已摒弃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种植,例如使用插秧机播种,减少杂草(如稗草)的生长竞争。

“由于插秧机种植时保持一定的株距,稗草更容易被发现和清除,避免其与稻谷争夺养分和水分。”

此外,采用无人机施肥和喷洒农药,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也降低了农民在稻田中因接触细菌和病害而导致的损失。

实施过程或面临挑战

大马稻农协会(PeSAWAH)主席阿都拉昔对该种植方法给予高度评价,但也指出,其他地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挑战。

“适耕庄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在吉打等传统稻作区,稻田大多是祖辈留下的老田地,土地缺乏足够的水源,导致稻作生长不良。”

他建议,当局需要更新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井管系统以提升稻田的供水能力。同时,他强调,政府应研究如何减少水资源流失,采取水资源回收机制,让宝贵的水资源重新流回稻田,以保障水源供应稳定。

视频推荐 :

 
 

 

反应

 

要闻

适耕庄海口火灾 拿督公完好无缺

(适耕庄26日讯)适耕庄海口渔村昨日发生骇人的开埠以来最严重火灾,拿督公在火灾中“自救”,神龛与神尊丝毫无损,被村民形容为“神明自救”显灵。

这场火灾烧毁整排8间鱼行和1间铁厂,但火场内的一座拿督公神龛和一座烧金纸炉却安好无损,让人啧啧称奇。

不过另一处的神龛,连同停在一旁的小罗里则被焚毀。

渔船和鱼行都被焚毁的业者纪和通 (70岁)说,鱼寮前的一座拿督公神龛,在大火中毫发无损,仅神龛外部受到些许熏黑,让人惊叹神明的“自我守护”神迹。

他受访时说,供奉拿督公最初是太太意愿,原是在住家外拜了有20年,两三年前搬来鱼寮,并安奉一个新神龛,希望拿督公作为地方神明,能庇佑和保护鱼行。

“神龛被熏黑一点不必更换,也是这场大火的见证。”

相关新闻:

适耕庄港口大火 逾7家鱼行被烧

视频推荐 :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