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发网络骗局遭报复 男子手机号被盗恶搞

易通卡公司早在2月辟谣,提醒公众不要受骗。
(新加坡9日讯)苦主申诉因揭发有人在脸书以200新元(约705令吉)出售新加坡东京的往返机票是一场骗局后,竟遭骗子报复,盗用手机号码恶搞。
不愿透露姓名的苦主上个月底在脸书看到有人要转卖机票的贴文,对方称机票是从易通卡公司的“Spend and Soar”促销活动赢来的,往返新加坡东京的机票只要200新元。
苦主通过WhatsApp联系上卖票人,发现机票于2023年7月领取,隔了9个月后才转卖。由于价格太低廉,苦主起疑心,上网搜索后发现,易通卡公司曾发文澄清,活动送出的机票无法转让,提醒公众不要受骗。
拆穿骗局后,苦主将骗子拉入黑名单,岂料骗子竟展开报复,利用苦主的手机号码,对他进行一系列的骚扰。
苦主说,骗子在脸书上有多个冒充他人的账号,并用来发布诈骗贴文,而这些贴文一般会提供“好康”,比如送免费风扇与冰箱等,吸引受害者上钩。
“好几个账号都是冒充我的,还在贴文中留下我的电话号码。一开始,我收到很多电话,追问他们(购买)的东西怎么还没到。我甚至还收到20新元(约70令吉)和15新元(约52令吉)的两笔汇款,事后也联系银行退还回去。”
骗子还冒用苦主的名义,在聊天群组发送侮辱性留言,导致很多人拨电来责骂他。
针对上述两起事件,苦主都已分别报警备案。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报案,案件在调查中。
照片也被盗用
除了电话号码被盗用,苦主申诉,照片也被冒用开设脸书账号,甚至发贴文要求他人发送生日祝福的短讯。
“骗子利用我的照片发文,声称自己生日,只要发简讯祝福,或是拨电祝寿,分别可以获得50新元(约176令吉)或100新元(约352令吉)。
“庆幸的是,骗子是用了别人的号码,贴文没有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视频推荐 :
披着羊皮的狼/李亿敏
“怎么连老师、医生这类专业人士都会上当?”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疑惑。如今诈骗案层出不穷,媒体报道也铺天盖地,但还是有人深陷其中,事后才如梦初醒。
究其原因,诈骗手法不断升级,甚至运用人工智慧科技来增加欺骗性,让受害者难以察觉。
而防范诈骗,家庭沟通是一道不可忽视的防线。跟大家分享近期发生的事。
我朋友的女儿刚大学毕业,还未找到正式工作,于是经营社交媒体赚取外快。
某天,一位朋友推荐她一营销执行员职位,负责为邻国某酒店参与推广活动,住宿免费,只需要拍照宣传即可。
大多数华人对缅甸KK园区的诈骗案并不陌生,毕竟这类新闻已在中文媒体广泛报道,不过或许其他语言媒体没太多报道。
但朋友和她的女儿都来自非中文教育体系,对这些新闻不熟悉,自然就没察觉任何不妥。
为了安全起见,她们还是查了这家公司的背景,发现没有异常,于是女儿放心前往。
当抵达酒店参观后,她发现酒店旗下的赌场业务也十分红火,于是酒店便委派她负责赌场业务的推广工作,工作量一样大,但薪资待遇却更高。

警觉心拉警报
当朋友在餐桌上分享这件事时,我的警觉心拉响警报,赶紧跟她讲述柬埔寨诈骗案的相关新闻。
她惊觉不对劲,马上要求女儿辞职。虽然女儿有些不满,但庆幸她及时脱身,否则可能掉入更深的陷阱。 话说最近,我的WhatsApp经常收到陌生信息。
“林女士,我想了解您的舞蹈班。”
我回覆:“抱歉,您可能发错号码了。”
但对方仍然继续对话,表示从妈妈那里得到我的联系方式,还说女儿上完课后关在房里哭泣,想了解情况。
这时,我已经觉得不对劲,于是“已读不回”,之后直接删除对话。
然而,接下来几周,我又陆续收到不同的信息,有人问我是否某个补习中心的老师,或是否有开设烘焙班。这让我警觉到,这根本不是“发错号码”,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他们透过轻松的对话让你卸下心防,取得信任,接着一步步将你拖进他们的剧本。
科技发展让诈骗手法变得更加精细,甚至人工智能科技也成为他们的工具。
近日,我看到一则美国新闻,一名母亲接到电话,对方用她女儿的声音哭喊:“妈妈救我,他们要杀我!”该母亲心急如焚,随后对方要求她支付赎金,否则将撕票。
然而,这场骇人的绑架根本不存在。诈骗集团利用人工智能合成受害者的声音,只要在网路上找到目标人物的影音资料,就能精准模仿,让家属信以为真。
这类人工智能诈骗已在多个国家出现,甚至有企业老板接到“上司”的电话,要求转帐大笔款项,结果公司损失数百万。
在科技犯罪日益猖獗的时代,诈骗者擅长利用人的“善良”与“恐惧”下手。
如果没有适时的提醒,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掉入陷阱。
例如,我发现84岁的父亲手机里,也有许多“发错号码”的信息,甚至有几位“网友”主动关心他的生活起居。
这些人花时间建立信任,一步步诱导长者投资丶转帐,甚至变成爱情诈骗的受害者。
防止诈骗要诀
为了防止诈骗,以下几点要谨记:
(一)保持怀疑精神:收到陌生人信息,别急着回应,先思考对方是否别有用心。
(二)求证来源:涉及金钱及个资,务必向官方管道查证,不轻信网上的“机会”与“好康”。
(三)与家人讨论:觉得某件事不对劲,向家人朋友询问,透过对话确认是否可能遭遇诈骗。
报案与分享:若遇到诈骗,请拨打国家反诈骗中心(NSRC)997或向警方报案,并在社群媒体上分享经历,帮助更多人提高警惕。
我们不可能消灭所有诈骗,但透过家庭的警觉与沟通,至少能让自己与亲人站稳脚步,不轻易成为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