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水灾缓解 受灾人数降至4266人

(新山23日讯)柔佛水灾灾情进一步好转,截至今日傍晚6时,灾黎人数已减至4266人,还在运作的临时救灾中心也减至29个。
柔州政府秘书暨柔州天灾管理委员会发文告指出,目前柔州还有5个县受到水灾影响,即新山县、居銮县、笨珍县、峇株巴辖县及哥打丁宜县。
当中,新山县水灾灾情仍最严重,有913户家庭受影响,2736人被疏散,13个临时救灾中心运作。
此外,笨珍县164户家庭受影响,579人被疏散,7个临时救灾中心运作;居銮县有147户家庭受影响,525人被疏散,5个临时救灾中心运作。
“在峇株巴辖县,共有102户家庭受影响,336人被疏散,2个临时救灾中心运作。”
根据文告,哥打丁宜县是目前唯一一个灾民人数减少至双位数的县属,共有30户家庭受影响,90人被疏散,2个临时救灾中心运作。
受到东北季风影响,柔州南区及新加坡目前面对今年第三次的季候风潮,多个地区本月19日出现强降雨,气象局虽预计雨势会持续至本月23日。
刘镇东:三度整合经济 马新共创新格局

(新山21日讯)大马与新加坡携手推进的柔新经济特区,标志着两国第三次尝试深度整合经济,且此次合作更具现实意义,有望在当前全球经济重组背景下取得突破。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在柔新经济特区联合商业与投资论坛开幕致辞时说,过去的两次尝试未能实现产业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新加坡-柔佛-印尼廖内群岛(SIJORI)因新加坡转向中国苏州发展而逐渐边缘化;依斯干达发展区则偏向房地产与休闲经济,缺乏深层供应链整合。
全球贸易“以防万一”
“然而,当前的全球环境已发生剧变。全球供应链正从追求‘效率优先’的‘及时交付’(Just-in-Time)模式,转向注重‘风险控制”的‘以防万一’(Just-in-Case)模式。”
他说,多元化供应链和区域产业合作,被视为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策略。
他说,柔新经济整合的必要性和互惠性前所未有。这不仅对柔佛和新加坡有益,也对大马、新加坡乃至整个东盟有积极意义。
他说,这次合作不只是“大马制造”,更是“由大马人创造”,马新双方正共同迈向以创新与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此外,打造东盟中产阶层至2045年是关键目标。这意味着更多人拥有可支配收入,推动区域内部消费,进而带动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多向贸易。”
柔新经济特区被视为一次超越两国边界的重要经济试验。刘镇东呼吁,两国应以长远眼光规划发展路径,确保这次合作真正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在动荡不定的全球局势中,为东南亚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