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苏丹:探讨土地交换 政府应重置水灾民

(新山24日讯)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指出,政府应采取严厉的措施,包括探讨土地交换计划,以将受水灾影响的灾民重新安置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陛下在接受《星报》专访时直言,柔佛面对常年发生的水灾问题,每次洪水泛滥,灾民就须被安置在水灾临时救济中心。
“这是因为他们建造屋子或居住的地点位于低洼地区。现在是政府采取严厉措施的时候了,例如通过土地交换,将灾民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陛下强调,河流保留地不应允许人们沿河建造房屋,为此他建议政府可通过提供补贴建造新房屋的劳动力成本,或协助建设新的住宅区,以重新安置水灾灾民。
陛下也举例,如果有人拥有6亩土地,却是位于河岸,那么该土地没有价值,解决方法可包括给予灾民一亩土地,为新房屋提供15%的补贴,或者与银行协商为他们提供较低的利率。
列“苏丹地”保护原住民
此外,陛下再次提及,柔佛的原助民社区正受到外来者的剥削,陛下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建议将原住民居住及保留地列为“苏丹地”(Sultanate Land),类似于国家公园,防止原住民被剥削。
他说,柔州一些原住民保留地出现的情况包括非法开垦土地来种植油棕、砍伐檀香树,还有诱捕野生动物。
“甚至有偷猎者从泰国远道而来,在柔佛与他们合作捕捉濒危物种,这清楚表明他们受到了外来者和中间人的剥削。”
陛下指出,柔州政府照顾原住民,在他们的居住区发展房屋、道路及学校等,一些地区还有网络设施。
“苏丹地也会有本身的法令,土地不能被其他人侵占或剥削,而如今原住民也应该遵守法律。”
刘镇东:三度整合经济 马新共创新格局

(新山21日讯)大马与新加坡携手推进的柔新经济特区,标志着两国第三次尝试深度整合经济,且此次合作更具现实意义,有望在当前全球经济重组背景下取得突破。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在柔新经济特区联合商业与投资论坛开幕致辞时说,过去的两次尝试未能实现产业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新加坡-柔佛-印尼廖内群岛(SIJORI)因新加坡转向中国苏州发展而逐渐边缘化;依斯干达发展区则偏向房地产与休闲经济,缺乏深层供应链整合。
全球贸易“以防万一”
“然而,当前的全球环境已发生剧变。全球供应链正从追求‘效率优先’的‘及时交付’(Just-in-Time)模式,转向注重‘风险控制”的‘以防万一’(Just-in-Case)模式。”
他说,多元化供应链和区域产业合作,被视为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策略。
他说,柔新经济整合的必要性和互惠性前所未有。这不仅对柔佛和新加坡有益,也对大马、新加坡乃至整个东盟有积极意义。
他说,这次合作不只是“大马制造”,更是“由大马人创造”,马新双方正共同迈向以创新与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此外,打造东盟中产阶层至2045年是关键目标。这意味着更多人拥有可支配收入,推动区域内部消费,进而带动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多向贸易。”
柔新经济特区被视为一次超越两国边界的重要经济试验。刘镇东呼吁,两国应以长远眼光规划发展路径,确保这次合作真正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在动荡不定的全球局势中,为东南亚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