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未再发现新油污 丹绒浪沙港口漏油事故缓解

(新山5日讯)柔佛州丹绒浪沙港口早前发生的漏油事故已趋缓,海面未再发现新油污,新加坡樟宜海滩与白沙海滩的清理工作预计将在数日内完成。
据《联合早报》报道,因东柔佛海峡一带的数个渔场出现油膜,新加坡食品局已启动应对措施,并将检测来自该区域的海鲜以确保食品安全。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国家环境局、国家公园局、食品局与公用事业局昨日发表联合声明指出,截至当日下午4时,新加坡乌敏岛一带海面已无油迹,亦未发现新油污。
文告指出,当局尚在清理樟宜海滩和白沙海滩的油污,预计大部分的清理工作将在数日内完成,而受影响的地区将拉起封锁线,暂时禁止公众进入。
狮城食品局检测海鲜
文告说,发现东柔佛海峡一带浮现油膜后,新加坡食品局已与受影响的渔场密切合作,采取应对措施。
“食品局也协助其他渔场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向他们分发吸油垫,食品局也将对来自东柔佛海峡一带渔场的海鲜进行检测,以防万一。”
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脸书发文指出,新加坡的海水淡化厂不设在漏油事故附近,运作不受影响。
“尽管如此,公用事业局将继续密切监测海水淡化厂所取用的海水是否有任何异常。”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则在脸书贴文指出,昨早在新加坡仄爪哇湿地公园(Chek Jawa Wetlands)一带发现轻度油膜,其中红树林步道区域受影响较大,部分石块和树根上发现油污残留,所幸潮间带区域基本未受影响。
视察生态敏感地区
他说,新加坡公园局和研究伙伴将继续到发现油污附近的生态敏感地区进行视察,调查油污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并在有需要时采取进一步行动。
“在继续观察期间,仄爪哇湿地公园将不对公众开放。”
他也透露,根据初步评估,这次漏油事件的影响较小,目前没有观察到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

刘镇东:三度整合经济 马新共创新格局

(新山21日讯)大马与新加坡携手推进的柔新经济特区,标志着两国第三次尝试深度整合经济,且此次合作更具现实意义,有望在当前全球经济重组背景下取得突破。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在柔新经济特区联合商业与投资论坛开幕致辞时说,过去的两次尝试未能实现产业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新加坡-柔佛-印尼廖内群岛(SIJORI)因新加坡转向中国苏州发展而逐渐边缘化;依斯干达发展区则偏向房地产与休闲经济,缺乏深层供应链整合。
全球贸易“以防万一”
“然而,当前的全球环境已发生剧变。全球供应链正从追求‘效率优先’的‘及时交付’(Just-in-Time)模式,转向注重‘风险控制”的‘以防万一’(Just-in-Case)模式。”
他说,多元化供应链和区域产业合作,被视为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策略。
他说,柔新经济整合的必要性和互惠性前所未有。这不仅对柔佛和新加坡有益,也对大马、新加坡乃至整个东盟有积极意义。
他说,这次合作不只是“大马制造”,更是“由大马人创造”,马新双方正共同迈向以创新与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此外,打造东盟中产阶层至2045年是关键目标。这意味着更多人拥有可支配收入,推动区域内部消费,进而带动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多向贸易。”
柔新经济特区被视为一次超越两国边界的重要经济试验。刘镇东呼吁,两国应以长远眼光规划发展路径,确保这次合作真正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在动荡不定的全球局势中,为东南亚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