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纳兹里受委驻美大使

(布城9日讯)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今日在国家王宫颁发委任状予10位外交大使,其中包括出任大马驻美国大使的巫统前硝山国会议员拿督斯里纳兹里。

外交部今日发文告指出,新受委的大使包括驻印尼大使拿督赛哈斯林、驻菲律宾大使拿督阿都马力、驻梵蒂冈大使亨迪、驻瑞士大使哈菲扎阿都拉、驻巴西大使格洛里亚、驻肯亚大使鲁扎米、驻捷克大使苏兹拉、驻东帝汶大使阿马吉及驻科威特大使阿涝丁。

出席委任仪式嘉宾包括元首后东姑阿兹莎阿米娜及副外长拿督莫哈末阿拉敏。

媒体此前报道,去年5月,坊间流传现年69岁的纳兹里将出任驻美国大使或瑞士大使一职。

曾任首相署部长的纳兹里当时受询时透露,他在2019年曾获出任驻瑞士大使献议,惟他并没有接受这项献议,因为按照欧洲的要求,他须辞去国会议员一职。

纳兹里在第15届全国大选并没有寻求代表巫统上阵。此前,他曾透露自己签署法定声明,以支持人民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取代时任首相丹斯里慕尤丁。



反应

 

要闻

批继任者无能 敦马:导致马来社会分裂

(八打灵再也23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将马来社会内部深度分裂,归咎于他在2003年辞职后的继任者们的无能。

他说,在他1981年至2003年担任首相的22年任期内,在巫统领导下,马来人基本上团结一致。

他接受“自由今日大马”采访时说,他执政期间巫统得到马来人强而有力支持,使得国阵在5次大选中赢得了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席。

他指出,问题的开端始于继任者敦阿都拉巴达威上任时。

“2008年大选,国阵政府(当时由阿都拉巴达威领导)失去了5个州,这就是巫统分裂的开始。巫统变得非常虚弱,人们不再支持巫统。

“尽管国阵在2004年大选中表现强劲,但马来人的团结在阿都拉巴达威的领导下已开始瓦解。

阿都拉巴达威在2004年带领国阵取得了历史性的压倒性胜利,赢得了219个国会议席中的198个议席。然而到了2008年大选,国阵失去了在国会下议院的三分之二多数议席,并失去了槟城、吉打、雪兰莪、霹雳和吉兰丹州政府的控制权。

马哈迪表示,阿都拉巴达威领导的政府因内部问题和偏袒指控而受到困扰,这导致2008年的大选失利。

“一开始,人们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给予他全力支持。但在2004年至2008年之间,事实证明他并不能胜任。”

阿都拉巴达威在2009年辞职,由副手纳吉接任。

马哈迪接着说,由于纳吉涉及金融丑闻,特别是与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相关的丑闻,导致马来人之间的分裂更加严重,这严重破坏了巫统的信誉和支持。

纳吉因SRC国际公司4200万令吉挪用资金案罪名成立,于2022年8月23日被判入狱12年和罚款2亿1000万令吉,目前正在服刑。

特赦局于今年2月宣布,将纳吉的刑期减至6年,罚款降至5000万令吉,意即纳吉的出狱日期将从2034年8月23日,提早至2028年8月23日出狱。若其拒缴罚款,则刑期增加1年。

1MDB丑闻引发了广泛的愤怒,并成为2018年大选中国阵失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国阵被希盟击败,标志着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政府更迭。

马哈迪地表示,马来政治力量的分裂削弱了他们在大选中赢得多数议席的能力。

“曾几何时,马来人在巫统中是团结的。所有马来人都在巫统,包括宗教人士、受英文教育的和受马来文教育的人。”

“但那些离开巫统的人开始组建不同的政党。现在,马来人分裂成四到五个政党。”

巫统成立于1946年,领导了联盟和后来国阵联盟,主导了马来西亚60年的政治舞台,直到2018年被赶下台。

内部纷争导致了各种分裂政党的形成,如20世纪80年代末由东姑拉沙里成立的46精神党。后来在1998年,马哈迪与他的副手华安决裂,后者成立了人民公正党,2016年马哈迪离开巫统后成立了土著团结党(Bersatu)。

由于与现任土团党主席丹斯里慕尤丁意见分歧,马哈迪在2020年又成立了另一个马来政党—祖国斗士党(Pejuang),并在去年离开祖国斗士党成立土著权威党(PUTRA)。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