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蔡傌友:未积极跟进袁隆平倡议 大马错失超级水稻

报道:官泰发

(八打灵再也24日讯)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上周六病逝,享年91岁,中国上下举国悲恸;而曾经安排袁隆平访问我国的企业家丹斯里蔡傌友在声声惋惜与不舍当中,也对我国当年错失发展杂交水稻良机,不无遗憾。

回顾袁隆平的辉煌一生,原来他早在2004年就已在马中两国相关领袖的搭桥牵线之下,承诺将杂交水稻技术转移至大马,致力协助我国培植“大马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并放眼在几年内提高国内的稻米产量。

根据此前报道,袁隆平在2004年8月16日就已通过其负责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我国时任国家元首赞助的非营利机构端姑赛西拉祖丁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书,以协助大马发展杂交水稻,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贡献,造福大马人民。

无论如何,根据本报所取得的讯息,由于我国相关单位及人员在较后没有积极跟进,最终导致上述杂交水稻技术转移的合作停滞不前,成为马中合作的其中一桩憾事。

袁隆平是于2004年8月16至18日应端姑赛西拉祖丁基金会的邀请,从中国广州飞抵达吉降坡进行3天访问。当时负责接待的马中领袖,包括时任端姑赛西拉祖丁基金会董事丹斯里蔡傌友及时任中国驻马大使王春贵。

尽管访问行程短促,袁隆平之行当时还是轰动大马,各界无不期待我国可凭借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提高国内稻米产量。

根据本报当年的报道,袁隆平在3天行程中,拜会了时任首相敦阿都拉、时任农业及农基工业部长,也就是现任首相丹斯里慕尤丁,以及时任玻璃市州务大臣拿督斯沙希淡等人。

此外,除了在在博特拉大学发表主题为“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演讲及实地勘察玻璃市稻田的情况,袁隆平在蔡傌友的安排下,也与国内知名华社领袖如已故丹斯里杨忠礼、丹斯里李三春、已故丹斯里张泗清、已故丹斯里李深静、丹斯里锺廷森、已故丹斯里刘景发及陈凯希等人交流。

杂交水稻技术可提高产量

曾在17年前全程陪同袁隆平进行访问的蔡傌友,今日针对上述憾事向《南洋商报》说:“万事天注定,一切不由人。”

他说,我国与可提高稻米产量的杂交水稻技术可谓“擦肩而过”,无缘提高稻米产量,以及解决稻米生产所面对的虫害问题。

“长久以来,由于各种害虫为患,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农民产量也受影响。”

他补充,马中双方的合作旨在提高稻米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同时确保大马粮食可自给自足,逐步减少进口,进而促进粮食安全。

“我们可以说失去了一次机会。”

蔡傌友忆述,造成上述合作计划不了了之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玻州政府、农业部官员及相关大学的科研人员无法积极跟进。

“时任玻州大臣曾承诺提供(杂交水稻)研究田,但最终无法提供这土地;至于农业部方面,凡是涉及种籽及农业技术的引进,都是需要农业部的批准,因此需获得官员的跟进。”

蔡傌友提及,博特拉大学科研人员当时也获得中国湖南方面提供一些经过改良的杂交水稻种籽,以在该大学的研究园种植。

“大学科研人员须在6个月后,撰写实验种植的报告及交回给对方,但大学在这方面没有跟进,造成我们(与杂交水稻技术)擦肩而过。”

袁隆平曾实地了解
“玻璃市土壤气候合宜”

询及马中在未来是否有机会再次针对杂交水稻技术建立合作,蔡傌友回应说,我国在当年已失去了一个机会,否则根据袁隆平当年所发表的谈话,我国稻米产量可在2004年的两年后大幅提高。

根据蔡傌友提供的合作协议书,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负责指导与协助我国在玻州设立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把技术转移至我国,以及协助培训本地技术人员。协议书同时阐明,双方愿意建立长期性的合作,以在大马研究与开发杂交水稻,而合作期间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则归双方共同拥有。

袁隆平当年前往玻璃市,亲自下田实地了解州内的稻米种植情况后,向媒体指出,玻璃市具有很好的土壤及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水稻,可是产量不高,平均每公顷产量只有3.7吨;在通过品种改良后,产量可倍增至7到8吨。

袁隆平同时承诺会把最好的品种转移到玻州培植,乃至鼓励农民较后使用该品种插种,以增加大马的稻米生产量。

 

 
 

 

反应

 

文教

蔡傌友:师资短缺问题50年未解决 教部应重估师训招生

(吉隆坡20日讯)公益金主席丹斯里蔡友希望教育部用心解决华校长久以来面对的师资不足问题,避免华教日后陷入断层窘境。

他说:“我在50年前回马发展时,华校就已经面对师资短缺的问题,因此教育部也有必要重新评估如何招收学生,接受师资培训。”

也是公益金永久信托委员之一的蔡友说,公益金自2011年7月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承诺的捐款数额高达1亿3106万8810令吉,其中全国82所华中都受惠,捐款承诺额达1367万零668令吉。

他指出,在捐款承诺数额方面,620所华文学校共获得1亿零523万4491令吉、71所淡米尔小学获1445万5099令吉、17所教会学校获893万9391令吉,以及37所国民学校获 191万2779令吉。

公益金于今年1月公布的简报显示,自2011年7月8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公益金承诺的捐款总额中,华文学校占总数的83.2%。620所华文学校受惠,其中529所为华小、82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及9所独中。

针对微型华小,蔡友认为教育部应该根据目前的人口分布需求重新评估,以便能更有效率地利用学校资源。

他说,虽然大马彩在沙巴及砂拉越没有生意来往,但公益金也拨款给沙巴的16所学校(296万8890令吉),以及在砂拉越的46所学校(652万9986令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