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盗用身分登记公司股东 长者被取消援金资格

(芙蓉28日讯)一名长者因未如期收到慈悯援助金(STR),查询后经内陆税收局核实,他的身分遭人盗用登记为一家国际公司的大股东,导致援助金领取资格被取消。
受害者为62岁的林俊荣,他也曾于去年10月,卷入一宗网上诈骗案被扣留了3天,经过证实身分被盗用而获释。
他表示,自己曾接洽高利贷借贷50万令吉,以偿还卡债,期间向对方出示过身分证,因此怀疑这两期事件与和高利贷集团有关。
他今日在罗白州议员周世扬的陪同下,向记者透露:自己因借贷未果发生身分证被盗用后,保安工作遭解雇。
“我目前唯一的收入,是靠学校代班临时保安,时薪为一天70令吉。”
周世扬表示,报案资料显示,林俊荣是于2024年8月1日被登记为有关公司的股东。
他指出,林俊荣发现身分遭人盗用登记为公司股东后,马上向他求助,随即于今早11时33分向警方报案,并即刻向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SSM)申请关闭生意注册。
经初步调查发现,这家冒用其身分注册的公司是一家国际公司,注册地址设在吉隆坡某高档住宅区内。
他表示,即使掌握了这些线索,但有关资料的真实性仍有待查证,不排除相关地址和申请人姓名都是被不法分子盗用。
他呼吁其他可能遭遇类似情况的受害者勇敢站出来,共同维护自身权益。
视频推荐 :
学者:避免负面影响 发援金同时培训技能

(吉隆坡22日讯)研究员指出,政府在推行慈悯援助金(STR)时,需关注长期挑战,包括受惠者可能过度依赖现金援助,而忽视寻找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马来亚大学翁姑阿兹发展研究中心(UAC)研究员谢振发在“马来西亚前锋报”撰文说,若受惠者长期依赖援助而未提高自身经济能力,将带来负面影响。
“慈悯援助金若能与技能发展、培训及透明监督并行,将是更完善的社会援助政策。”
他认为,单靠现金援助可能不足以打破贫困循环,受惠者需要技能发展和培训机会,以便提高能力并寻找更好的工作。
他也提醒,援助分配存在不公平风险,若筛选机制缺乏透明度,可能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被忽略。
“定期提供现金援助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长远来看,若不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和人民的收入,这种情况或不能持久。”
谢振发也担心现金援助可能被受惠者滥用于非生产性用途,例如不必要的开销或不具建设性的消费。
为确保慈悯援助金长期发挥效益,谢振发建议政府采取额外支持措施,如提供相关领域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协助受惠者获得更稳定的工作,从而减少对援助金的依赖。
“在城市,现金援助有助面对高昂生活成本的低收入群体,他们可利用这笔援助来支付房租、水电费及购买日常用品。而在乡区,援助金对于经常面对收入不确定的农民和渔民产生巨大影响:“这助他们购买基本必需品和农业或渔业设备,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