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郑立慷:太空业可贡献百亿GDP 我国3年内自产遥感卫星

(吉隆坡13日讯)科学、工艺与革新部长郑立慷说,我国预计在未来2至3年内,完成本地自主制造的遥感卫星。

他说,科艺部正推进多个项目,其中包括本地制造遥感卫星。

“预计在2至3年后,我们会拥有大马制造的遥感卫星,目前已经启动相关流程。”

创5千高薪岗位

他今日在国会媒体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透露该部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其中包括本地制造的遥感卫星项目。

郑立慷指出,随着2022年马来西亚太空局法令(834法令),以及2024年马来西亚太空局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预计到2030年,太空行业可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00亿令吉,创造5000个就业机会。

郑立慷今日在国会媒体室召开的记者会说,该部目前正在准备一份内阁备忘录供内阁审议,以进一步加强太空部门的治理,刺激新的经济活动,并在科技领域加强投资,应对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他补充,834法令的落实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太空生态系统的发展,原因是在此法令下,所有太空活动都可以受到监管。

“例如,任何想要发射火箭的人,都可以向科工部申请准证,因为已有与之相关的立法。”

“同样,当有任何太空物体可能落入国内时,我们已有相关立法可对其进行监管。”

私人界能开拓高科技

郑立慷提及,由我国企业Uzma公司打造的遥感卫星UzmaSAT于上月15日在美国顺利发射的情况显示,私人界具有能力开拓高科技领域。

他透露,科工部目前正与有兴趣建立火箭发射台的私人企业和州政府进行讨论。

郑立慷补充,834法令的全面落实也将惠及国内一些正在进行的计划,例如沙巴火箭发射台、科工部国家遥感卫星的开发、彭亨太空城及一些处于初步阶段的活动。

“我相信每一个与太空有关的计划都可造福人民,同时确保社会各阶层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科学、技术与创新 (STI)的重要性,特别是具有‘多维度’特性的太空领域。”

出席者包括科工部副部长拿督莫哈末尤索夫、秘书长拿督拿督阿米努丁及大马太空局成员。

视频推荐 :

 

 
 

 

反应

 

要闻

郑立慷:首阶段拨2千万 年杪前完成2400基因组

(万宜18日讯)我国首个国家基因组计划——MyGenom目前已完成首批500个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共有约2000人参与第一期计划。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今日透露,该计划首阶段目标为2400个基因组,预料将在今年底前达成。

第一期计划获得政府拨款2000万令吉,第二期预计需拨款9100万令吉,相关申请已提交中。

整体计划最终目标为收集并测序多达1万个本地健康个体的基因组,以建立马来西亚国家参考基因组,并作为本地遗传学与医疗服务的重要依据。

郑立慷今日与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博士在马来西亚基因组和疫苗研究院(MGVC)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亲自提供血液样本,参与该项计划。两人在会前参观基因组测序实验室,并呼吁更多民众自愿参与该项目。

了解各族基因变异

该项由科学、工艺及革新部与卫生部于2024年8月联合推行的战略合作计划,旨在透过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深入了解马来西亚各族群的基因变异与多样性,从而推动本地精准医疗的发展。

科艺部和卫生部于2024年8月推出这项战略合作项目,对马来西亚健康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开发国家参考基因组。透过基因组测序与分析,表征马来西亚各族群的基因变异,从而了解整个人口的基因多样性。

祖基菲里说,基因组计划非常重要,因为基因组测序是一项许多国家现在都在使用的技术。

“我们可以对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基因变异。对未来的效益也很大,特别是在探索精准医疗时。

“国家参考基因组的发展,将去到内部分析,研究疾病的病因。最后,是根据所开发的基因组数据,从治疗方法的角度开发治疗方法、治疗干预措施等一切。”

逐步推行疾病诊断分组

卫生部计划从今年开始逐步推行疾病诊断分组(DRG)制度。

祖基菲里说,虽然开发此制度需要时间,不过首阶段推出的重点是在常见疾病。

他认为可从简单的条件开始,在逐步到较复杂的部分。

“换言之,即使在系统完全完成之前,我们就可以开始(将其付诸实践)。”

在疾病诊断分组制度下,则事先将疾病、病情、治疗方法、复杂程度、年龄等因素划分成不同组别,随后再为各组别制定平均费用。

祖基菲里说,卫生部目前和财政部和国家银行,以及私人医疗界,包括保险业展开积极讨论。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