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陈苏潮:不耐保存 网售蔬菜非最佳渠道

联合报道:黄清琴、容钰婷、张燕萍

(太平、吉隆坡、劳勿、芙蓉29日综合讯)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改变菜农行销策略,有者直接上网卖菜,或把蔬菜配送给二盘商或中介,通过多元化行销方式以扩大分销渠道,惟基于蔬菜寿命短不耐存,网上行销行不通。

马来西亚菜农总会会长陈苏潮指出,线上销售蔬菜的消费群体以家庭为主,但蔬菜属于大量生产的农作物,菜农需以大量批发方式销售,加上考虑到新鲜与否的问题,网上行销并非最佳方法。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在政府实行管控令期间,菜农面对运输供应及需求量下降的问题,曾采取线上营销方式,过程中却发现,不少消费人投诉花费较高价格却买到欠新鲜的蔬菜。

“所以,很多民众在有条件行动管控令开起,就宁可亲自到巴刹或超市选购蔬菜。”
他说,线上销售蔬菜仅占市场区区数巴仙,大部分菜农也不会有太大转变以应对疫情后的常态,反而是维持传统经营方式,直接把菜源供应给国内的巴刹。

线上行销需逐户送货

他指出,若采用线上行销方式,菜农必须将蔬菜送抵消费人家门口;这种销售与送货方式,意味着将市场“化整为零”,菜农除需增加人力,也因为逐户送货,运输时间加长而造成蔬菜发黄、不新鲜,引起消费人排斥。

另外,陈苏潮也发现,这期间冷藏的包装蔬菜较占优势,受到新加坡市场欢迎,行情看涨,只是冷藏包装方式必须拥有本身的冷藏与包装设备等,所需资本大,不适合小菜农。

蔡国林:分销小巴刹增加

金马仑菜农公会署理主席拿督蔡国林说,金马仑菜农在管控令前,蔬菜都是直接运往各地的大巴刹销售,但疫情后,菜农行销渠道延伸至花园住宅区的迷你市场与小巴刹。

“虽然在管控令前也有小罗里取菜源销往迷你市场或小巴刹,但仅属于很小部分,相比之前如今增加了10%。这是比较显著应对疫情后新常态的转变,但管控期间线上畅销的蔬菜盒却慢慢放缓,目前还剩下不到20%至30%之间。

他也说,政府允准堂食后,人们开始在外用餐,同时家庭主妇前往巴刹购菜方便很多等,是造成线上交易放缓的主要因素。此外,线上买菜价格较贵,民众还是会选择到巴刹选购更为实际。

他也提到,管控令实施期间的两三周内,因巴刹没开,菜农面对无处销售和运输的问题,惟如今一切都已恢复正常。

洪进国:雪滨海区恢复正常

雪州滨海区菜农公会主席洪进国表示,该区网络覆盖欠佳,早前实施行动管控令期间,公会约200名会员都没上网卖菜,而多是把农作物交给收购商或中间人,以送到士拉央一带的公市和巴刹转售给小贩。

他说,管控令初期因不能出门 ,收购商不能到来拿货,菜农们面对农作物卖不出损毁蒙亏的问题,打击颇大,因此会捐赠给给贫穷人士,如今运输和销售已恢复正常。

“以往收购商是每天报到,如今是一周来3次,希望市场尽快恢复正常。”

胡德周:面对种种后遗

在森州从事具规模蔬菜种植的菜农胡德周说,现金流枯竭,线上行销配送难题及营销市场淡静, 都是菜农在疫后面对的困境,即使如今供应慢慢恢复,但市场消费还很疲弱,所以菜农仍面对种种后遗问题。 

“行动管控期间,菜农均面对严重亏损,商贩賖账难收,菜农现金流动阻断,处境艰难,而且网上卖菜的生意也不是很好,因为配送交货费用高,蔬菜品质要更好,稍有瑕疵,就被迫要换。” 

他以本身为例说会暂停线上卖菜及稍作调整,像疫情前侧重士拉央的批发市场,如今考虑扩大分销渠道。

“我会设法找一个实体店卖菜,但因要装置冷房装备,估计需耗费约10万令吉,际此刻是沉重负担。”

苏秀龙:多元化增收入

百乐县菜农公会主席苏秀龙指小地方的蔬果农仍保持传统作业,即把所有收成都交由收购商批发至各市场,面对外劳员工调动影响了产量,为了增加收入,菜农也把农作物多元化。

“市场供需波动变化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目前菜农面对最大的挑战是,成本开销有时候比蔬果价格走势更贵,蔬果价格的波动,牵动整条线。以百乐区为例,农友是维持传统的作业,即把蔬果收成后交由收购商批发至各市场,包括出口到新加坡。不过,一旦面对剧烈的波动,则会直接对菜农的收入造成影响。”

他也说,赊账问题肯定会存在,但相信在诚信作业的前提,批发商和客户之间都可以有所协调。 

黄景奕:通融赊账渡难关

文冬农民公会副秘书黄景奕提出存在赊账问题,但供应商和取货者都明白要互相体谅和配合以渡过难关。

“生意是长远的,而且强调的是以诚相待,即使不能在短时间内收回,但相信也能慢慢回收到有关欠款。” 

目前文冬区的农民,仍保持传统的作业,大规模的蔬菜或姜农,他们也是同样采取传统的销售方式,即把所有收成都交由批发商处理。 

 

 
 

 

反应

 

文教

利丰港培华独中 迈向首选“名校”目标

(东甲15日讯)利丰港培华独中董事长陈苏潮表示,培华独中正一步一脚印朝着“名校”目标前进,并希望家长们改变观念,将培华独中视为“首选”学校,而非“次选”。

他感慨道,许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优先考虑“名校”和“学术成绩”,这让培华独中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他坦言,培华独中的学生整体学术素质不算顶尖,在统考成绩上难以与传统名校匹敌,但这绝非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

他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形容培华独中困境,但他相信,只要有成绩优秀学生来到培华,一样能考到好成绩。

他指出,培华独中毕业生升学率相对提高,而且都能完成大学学业并顺利毕业归来,在社会各领域都有杰出表现。

陈苏潮也强调,老师和董事会并非雇主和雇员关系,而是“一家人”。

“互相配合,培华才能一步一步走入正轨,让家长把培华看做是‘首选’,而非‘次选’。

另一方面,培华独中校长洪志文表示,2025年伊始,培华独中也迎来了改变,开学第二天全校进行10分钟晨读,培养同学热爱看书习惯和有纪律。

他感谢署理董事长拿督斯里李家发以社企名誉赞助逾百万令吉建造一座长25米,宽16米的游泳池,预计今年10月间可以建竣并开放。李氏还赞助一部新校车方便载送学生。

“综合大楼也在如火如荼赶建中,内部有可容纳500名观众的演艺厅、管乐团、华乐团、舞蹈团会所、三层楼图书馆和校史馆,底层为学生食堂,预计2027年全面竣工。”

出席活动的董事及校友尚有董事会会务顾问拿督辜金强、副董事长拿督曾华健、总务杨六棣、副董事长拿督曾华健、郑亚玖、郑锦华、杨汉俊、郑振文、吴恩、陈重存(兼校友会主席)、财政刘金钟、董事李德秀、郑和珍、校友赖乃富等。

视频推荐: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