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要道频传地陷 千万元研究道路土层结构

扎丽哈
(吉隆坡17日讯)政府通过2025年财政预算案拨款1000万令吉,协助吉隆坡市政厅对隆市主要道路的土层结构,进行土地工程研究。
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扎丽哈医生指出,有关印度回教堂路人行道地陷的修复工程预计于12月杪竣工,明年初可恢复日常活动。
她今日在国会上议院回答莫哈末法特米上议员的相关提问时指出,地陷地点目前仍关闭,以进行最后阶段的修复工作。
她表示,市政厅已加速地陷的修复工作,同时正收集各机构的意见,以便将有关意见纳入土地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
今年8月23日,48岁的印度籍女游客薇基雅叻楚米步行经过吉隆坡市印度回教堂路人行道时,地上的石砖突然“裂开”,导致她坠落至少8公尺深地“洞”,从此“下落不明”。
尽管连续9天展开搜救行动,但仍未能找到其踪迹。扎丽哈随后以搜救人员、公众及周边地区安全为由,宣布停止搜救行动。
至于第二地陷地点,位于印度回教堂路警亭的前方,扎丽哈指出,有关修缮工程已经在11月10日竣工,目前事发地点附近路段和小巷已开放给民众通行。
非速度领先
隆市发展以安全为重
吉隆坡的发展应以安全为重,不是速度领先。
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扎丽哈医生表示,有人认为吉隆坡不安全,尤其是印度回教堂路发生地陷事件后,必须高度重视。
“安全不只是保护城市居民,也必须让外国旅客感到安全。”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恢复民众对吉隆坡安全的信心,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平衡严格的安全标准与城市发展,我也想知道建筑物下面的地基是否安全。”
她针对近期有报导指吉隆坡市政厅因出台新的地质技术要求,使到隆市数个发展计划被迫推迟时,向《星报》作出回应。
根据联昌国际研究,新的地质技术要求可能会延长新项目的批准过程。
市政厅是在今年8月印度回教堂路发生地陷,导致女游客薇基雅叻楚米掉入8公尺深的深坑后,实施上述要求。
该悲剧发生后,扎丽哈暂停所有隆市的建设批准,并成立一个工作组,负责检讨和改进城市开发的标准作业程序。
为此,所有发展项目如今必须进行地质技术研究。
肯尼山层虽稳定
深层或潜在风险
虽然专家确认吉隆坡的肯尼山层(由坚硬岩石和沉积物组成的稳定层)稳定,但在城市深层的石灰岩洞穴,延伸至2000到2500公尺的深度,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扎丽哈说:“地陷发生在平坦的地面上,我们还在等待最终报告。
“许多机构参与其中,我们需要确保调查结果尽可能准确,在此之前,所有项目的地质技术研究要求仍然有效。”
她向发展商保证,政府愿意与他们合作,政府也需要让居民和游客对城市有信心。
“在建设高楼建筑时,宁愿多花点时间确保安全,也不要事后后悔。”
她建议发展商与市政厅联系,市政局已拥有一些地区的地质数据,如果这些数据足够,发展商可能不需要进行自己的研究。
她说,政府的安全措施旨在建立民众的信心,保持吉隆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视频推荐:
话望生-罗京高原路 再发生地陷暂封路

话望生-罗京高原路第78公里处再次发生地陷。
(话望生16日讯)话望生通往金马仑高原的路段——话望生-罗京高原路第78公里处,今早再度发生地陷事故,导致道路暂时封闭,禁止所有车辆通行。
话望生警区主任薛春福警监证实,此次地陷深度约5公尺。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公共工程局(JKR)建议全面封锁该路段,并呼吁民众改道行驶。
当局建议驾驶人士使用替代路线,包括话望生 – 双溪高延(Sungai Koyan) – 冷力(Ringlet) – 打巴(Tapah) – 怡保,或话望生 – 双溪高延 – 冷力 – 金马仑高原路,以避开受影响区域。薛春福提醒,驾驶人士应时刻保持警惕,并关注最新道路修复进展,以确保行车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该路段去年11月曾发生6公尺深的地陷,一个月后,同一路段再度出现9公尺深的地陷,且距离前次地陷点仅7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