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的标本兼治/许世平

雪兰莪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发生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事故,冲天火柱形成的“蘑菇云”在空中翻腾,蓝天骤变橙黄, 高温烈焰吞噬周边范围的住宅及商店建筑,被炸得满目疮痍的灾场让人触目惊心。
有消防专家认为,此特大灾难很可能是因“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BLEVE)引起的;有人却投诉说,可能是挖掘工程导致事故的发生。
警方随后证实肇祸前灾场附近有更换污水管的挖掘作业,还说施工符合批准指南。惟,迄今爆炸原因仍未明,还需进行更多后续的调查工作。因为只有找出问题根源,鉴定管理流程及运行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才能加强监管,为将来做好安全防范,杜绝隐患,避免灾难事故的重演。
在此次的灾难事故,消拯队员高效应急,有序调度,帮助灾民及时转移避险,可却还只是事后应对的措施。
国家石油公司及时关闭天然气管阀门,遏阻火势蔓延及灾情扩大,的确表现了对应对事故的救拯能力,但也还是事后补救。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随即赶抵灾场巡访视察,宣布拨款救援,承诺与各部门配合协助灾黎重建家园,帮助抚平受灾民众的焦虑情绪,但要能让灾后重建及加速复元工作,才是实实在在要做的事。
事前防范治理良策
当然,特大灾难当前,让人激赏的是场内外各族民众互拥温暖,共同守护,表现互助互爱的精神,汽车企业借车,非政府组织给灾民提供心理救援,在没有政治纷扰下展现的团结与和谐。
要引以为戒的是,就是环境的增量风险持续,几事都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要有更严格的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才有标本兼治的效果,例如严格检验潜在高危的隐患,设置缓冲地带,预早截断孕灾环境及致灾因素,才是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理策略。
要避免灾难事故的频发,所有涉及机构部门及个体,都必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动态跟踪实时预警。
说到底,事前防范或预警才是釜底抽薪,只有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才是最有效的。
免布特拉高原气爆重演 威省市政厅发安全警示
(大山脚19日讯)威省市政厅就布特拉高原发生天然气地下管道爆炸事故后,发布区内的半岛天然气输送系统情况,且会严厉对付任何入侵行为。
市政厅通过脸书发文告说,天然气输送管区域禁止挖掘活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闯入及维修,同时禁止抽烟等明火焚烧行为。
禁入天然气管区域
民众也被禁止接触,甚至移动天然气输送管的警告标识,自行维修破损和泄露的天然气输送管等,都是极度危险的行为。
文告说,任何重型机器在未经批准下,禁止进入天然气输送管的区域,以及在相关区域的土地展开任何工程。
今年4月初,布特拉高原发生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爆炸事故引起不少民众的担忧,尤其是住在管道周围的居民。
文告指出,天然气管道周围有明显的安全标识,市政厅也关注管道区域周围的发展项目,须高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并与大马天然气有限公司(Gas Malaysia)及能源委员会保持密切合作。
公众若在输送管区域发现任何入侵行为,或是可疑工程,须立即向市政厅24小时热线1800-88-8757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