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粉丝”可以吃吗?/杨欣儒

 

一提起“粉丝”,相信很多年轻人就会想到某某影星的粉丝,某某歌星的粉丝。原来“粉丝”指的是对某种事物或人物十分偏爱、迷恋的人,源自英语的fans的音译,fans是fancy的谐音。

“粉丝团”也叫“粉团”,是众多意趣相投的粉丝组成的团体。这个词多用于中国内地,香港叫“发烧友”。

而词典里“粉丝”指的是“用绿豆等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我们这里叫“冬粉”,它是“粉丝”最早的词义。当然它是可以吃的。

作为fans的音译词,第6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才开始另立词条,释义是“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例子:这个歌唱家有许许多多的粉丝。

“巴西在历届世界杯PK大战,获得两胜一负战绩。”足球赛经常都有PK这个词出现,它是足球用语,是英语penalty kick的缩减,指足球比赛中12码处的罚点球。年轻人就喜欢这个时尚语言,动辄就是PK一下。例子:有种的,我们PK一下,一决高低。PK第二个义项是英语字母词player killing的缩写,指网络游戏中玩家彼此对打,以使一方生命终结为直接目的,后引申为“单挑”。当选手面对面的单独决斗时,只有一个人能赢。现用于指双方对阵,对抗,相当于英语中的VS。例如:电脑PK人脑。

“酷”和传统的“好”不一样

“AA制”一词现在很流行。几个年轻人在外面一起用餐,喜欢AA制,甚至家庭收入支出夫妻也“AA制”。AA是英语all apart 的缩写,意为“各自,分开”,就是一起消费后均摊费用,或各自付款的做法。AA还有一种说法,是英语algebraic average的缩写,意思是“代数平均”,就是按人头平均分担账单的意思。

“你很酷吗?”如果有人这么问你,说明你为人冷峻、孤傲、与众不同的行为或态度。原来这个“酷”就是源自英语的cool。上世纪60年代,cool成为美国英语中的流行词,表示对心目中美好事物的赞叹,后在媒体的影响下成为流行时尚语。

“酷”和传统的“好”并不一样,最早多见于港台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后来意义扩大,既可以用来指人风度迷人、孤傲冷峻,也可以指事物、观念以及情况的标新立异。

由“酷”类推出来的有“酷男”“酷帅”“酷炫”“酷毙”“酷一族“。“酷男”指有气度、有个性的男性;“酷帅”指非常英俊潇洒、气度不凡;“酷炫”指时尚、隐忍注目的“酷毙”指极其漂亮、帅气、时髦;“酷一族”指外表时髦、帅气、有个性的一群人或有特色、极好的一些事物。

说到这里,顺便问问:不知你是谁的粉丝,他酷吗?你和同事午餐时AA吗?你接下来要和谁PK?

 

 
 

 

反应

 

灼见

【灼见】伯拉还是拉伯?/杨欣儒

我国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逝世,几家华文报的标题都称他为“伯拉”。这种称呼是否恰当?这里和大家谈华文的称谓。

先看个例子,“黎伯”马来语叫Pak Li,而Pak Li叫回华文可就不是“伯黎”了,应该还是黎伯。同样的,英文的Uncle Li、Aunty Li的称谓是黎伯伯/叔叔、黎伯母/舅母,而不是根据英文的语序叫伯伯/叔叔黎、伯母/舅母黎。这是因为华文的称谓习惯有异于英文和马来文。

再看一些例子。Dr Li华文叫黎医生、Professor Li华文叫黎教授,华文可没有按照英文或马来文的排列顺序叫医生黎、教授黎。

一些头衔性称谓的位置,由华文的译名而定,音译的保留在前,例如Datuk Li、Tan Sri Li华文译名是拿督黎、丹斯里黎。意译的称谓在后,例如Sir Li、Inspector Li是黎爵士、黎警长。

头衔式称谓含敬意

头衔性的称谓有官衔、例如部长、局长、科长、州长等;军衔有将军、中将、少校等;职衔有讲师、研究员等;学衔有博士等(硕士、学士不做称谓使用)。所有头衔式称谓都含有对被称呼者的敬意在内,虽然这种称谓形式本身并不是敬称。

头衔性的称谓有的可以冠以姓氏,例如黎部长、黎经理。但是遇到带有“副”字时,为了交际的礼貌原则,习惯上要把“副”字去掉。所以学校里的陈副校长、张副校长,礼貌上都叫陈校长、张校长,除非在一些官方仪式上有区分的必要时才冠以“副”。这是因为称谓的使用要看是正式场合还是随便场合,是口头交际还是书面交际等。

最后一提的是同位短语(复指短语)位置可以任意,例如经理黎大同和黎大同经理、厅长黎大同和黎大同厅长。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