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一旦华裔跌到一成/杨善勇

华裔人口比率逐年递减,独立之初的1957年,族群占有37%。到了2000年,剩下大约24%。华研据此速度推算,再过20年,华裔只占国家总人口的21.3%。

虽不中,亦不远。2023年的统计显示,华裔百分比仅有20.6%。许多印象中的华人主导的城市和选区,亦不例外。觉察市场的这些变化,自可明白华基政党的生意何以越走越窄了。

遍布两岸的222个国会,属于华裔多数的议席,按比率算,大约44个。当中,不少实为混合选区,而且不乏华裔可能偏少。组成30人的内阁,据此配额,华裔部长自然只得6位。

眼前就是这么一回事。华基政党想要扩大影响,唯有紧密地结合土著的力量。理解这点,必能领悟这些年月民主行动党老在寻找一个战略盟党:46精神党、人民公正党、伊斯兰党以及后来的国家诚信党、土著团结党,甚至后来的巫统。

从巫裔的角度亦然如此。马华、民政和人联党衰败之后,他们也急于需要另一个战友来填补这道真空。或许1+1大于2不能落实,双方皆设法完成1+1=2的目的。

转身就化敌为友

既要设法,一切都有可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身处动荡的乱世,任何的身分,一夜之间即能急速转化了: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敌人,敌人的朋友,敌人的敌人。

这些不是问题,只是因此困惑的是,总是那些忠贞不移的民众和支持者。天使和魔鬼的定义,显然反反复复。定夺的唯一标准,乃是盟党之间的关系变化。一旦归类自己友,自然属于天使,反之亦然。

团结政府组成之后,巫统不但不再是行动党的宿敌,而且还是可信的战友了。但是,下一届大选一旦开打,届时彼此如何界定对方,信服广大的选民,从而左右投票的趋势?

这么一问,可见政党本质,不外乎投机;大利当前,净是找吃的沆瀣一气。同一阵线,自然必须处处顾全大局,借用刘镇东当年的经典名句:人人都是马哈迪。转过身去,两个哈迪,谁想多提?

何况,这些年月,华裔的处境,日渐微乎其微:既不当家,亦不当权。再过十年,比率也许跌至15%,布局将会如何?不仅吉兰丹和登嘉楼的现在,正是一面镜子;4州政权皆绿,也投射华社未来,遑论跌到一成的时刻。

反应

 

灼见

【灼见】马哈迪只见中文招牌/杨善勇

占据的角度要是不同,所见的自然大相径庭。苏轼的《题西林壁》诗里展现的不止是人生的意境,也是视角的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不久,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脸书贴文供称他在柏威年商场只见中文招牌,一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中国;于是故作不解问道:“此乃马来西亚,或是中国的一部分?”大概正是这么一回事。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都什么时候了,此时此刻,不论柏威年商场,乃至这个国家大城小镇的任何一个广场,几乎不可能出现只见中文招牌的景观。毕竟,地方政府法令已经明文有所规定写在招牌的语文了。那么,马哈迪到底何出此言? 

从不愿择善从之

追溯往事,马哈迪的这番论调,犹是要让华商和华社深深困惑了。大选之前他甚至曾经接纳2098个华团联署的1999年《华团诉求》,借以积极争取华人选票。大选之后,诸事已定,他随之转身遽然反脸,指控诉求好像共产党及奥玛乌纳云云。 

这种朝三暮四的操作方式,正是非常典型的马哈迪出招风格。人在马哈迪身边做事,前首相敦阿都拉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当年接受碧莉洁威西和詹运豪专访,阿都拉明明白白点出马哈迪一如既往的反反复复:“马哈迪自有本身的一套。他坚信他那一套是唯一的法门。当我另辟蹊径,他指责我错了。那就是马哈迪之道。大课题,他也是这样。除了自己的想法,他从来不愿择善从之。”(《觉醒:马来西亚的阿都拉年代》;八打灵:SIRD,2013;页11)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眼下的问题,当然不在中文的展现,也不在英文的应用,而是马哈迪一时的天马行空。何况,那是中餐馆。对象群是谁,大家知之。那么,门口书写中文招徕既定的顾客,也是理所当然了。 

缘由浅显,思之自明。贵为两任一国首相,马哈迪岂有可能不懂得?既然这样,他的这番话,恐怕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森林茂密,空间隐蔽,处在那里,他看到什么? 

曾经排华的印尼,印尼机场也有了中文告示。大环境变了,政策和条规自然也要相应调整。马哈迪纵然不便远行,网络点击,也可以看到这一幕风景,何必为这一点事小题大做,喋喋不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