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习近平访马意义重大/南洋社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5日至17日访问我国。这是他自2013年访问马来西亚后的第二次到访,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中,首位在马来西亚担任东盟主席国期间到访的领导人。

马中两国历来友好,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马来西亚国家元首曾访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三度访问中国,突显双边关系的密切,也展现中国对马来西亚这个友邦的重视与尊重。

2013年,习近平访问印尼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同年,他到访马来西亚,确立了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次访问不仅提升了马中关系,也推动了区域发展的构想,催生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人文交流方面掀起频繁互动,呈现前所未有的交融景象。

两国双园典型标杆项目

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东南亚国家,由两国政府共同推动的“两个国家双园”——钦州工业园和关丹产业园,就是典型的标杆项目

事实证明,马来西亚是这一倡议下的重要受益者。即将完工的东海岸铁路也将为马来西亚铁路交通掀开新格局,带动东西海岸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物流畅通。

近年来,马中双边贸易显著增长,去年更创下2120亿美元的新纪录,而中国也连续16年成为我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

随着两国签证政策的放宽以及更多航线的开通,民间往来与交流更加频繁。去年,访问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突破328万人次,创造1067亿令吉的外汇收入。

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呈现出积极态势。截至2024年,马来西亚已有5万7000名中国留学生,而赴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也大幅增长至接近2万人。

厦门大学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开创了中国重点大学在海外设立分校的先例;而马来亚大学将在山东设立分校的举措,也标志着我国重点大学进驻中国的历史性一步。

当前,中国正迈向高质量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等前沿领域的发展。

马来西亚为配合自身经济转型的发展需求,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并借鉴其经验和强大优势,势将有力推动我国的经济跃升。

放眼中国与东盟,这一人口总量占全球约25%的区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已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无限的经济潜能。中国与东盟紧密合作,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契合区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

2021年,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峰会上总结双方经验,提出“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的理念。

2025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继续致力于推动合作,促进区域稳定、公平的开放市场及共同价值观。

中国坚持合作共赢

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成员国,亦秉持不结盟的外交原则。此次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势必将就双边合作、区域和平及应对当下全球金融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局势。

中国维持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也是奉行和平、人道、正义和平等,致力于建立公正和公平的国际社会。

两国领导人这次的会面,必会针对双边合作、区域和平及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等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并且达成共识面对严峻的局势。

 

 
 

 

反应

 

文教

设东盟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 优大推展马中学术合作

(加影19日讯)拉曼大学(优大)日前在双溪龙校区举行“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推介礼,宣布该中心正式投入运作,标志着马中学术合作与东盟区域对话进入崭新阶段。

为了推动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研究体系,搭建跨国合作平台,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研究所与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于1月1日联合成立了该中心。

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区域合作,也表现在优大的教育理念中。

他指出,“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包括和谐、包容与合作,推动区域间的互动交流。

他也提到,联合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框架,其核心正是“共同未来”的理念,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这项理念。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教授表示,在当前全球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有关理念能够提供新的思想资源与未来蓝图,以引领人类继续发展。

他说,中国与我国都是亚洲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双方关系的战略意义日渐明显。

他表示,希望研究中心能成为研究与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推动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为相关理论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与成果。

设立5专责单位

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孙天美表示,该中心已设立5个专责单位,分别为数字社区组、文化、艺术与遗产组、跨文化研究组、国际事务组和和平研究组。

自设立以来,中心已汇聚来自拉曼大学多学科背景的专家,未来也将持续招募研究人员、博士与研究生,并计划聘请国际学者担任访问研究员,以扩展研究广度与深度。

除了学术研究,中心也将举办各类国际议题讲座、培训课程及学界与业界合作项目,鼓励社会公众踊跃参与全球与区域性挑战的对话。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