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亚洲团结应对特朗普/翁书雄

自2025年1月20日上任以来,特朗普凭借他那冲动且前后矛盾的“超级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梦想,几乎颠覆了整个世界。

他反复无常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让美国的盟友陷入噩梦。作为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无疑让他在国际上失去了许多朋友。

在他制造的经济动荡下,亚洲该如何应对冲击?作为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应如何团结成员国,共同抵御特朗普的经济乱局?

先制定应对策略

也许,5月26日至27日将在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峰会能提供一些思路,让东盟国家在与美国等对话伙伴于10月会面前,先制定出应对策略。不过,要想亚洲迅速作出强有力的回应,展现团结,2025年3月25日至28日于中国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或许是更好的平台。

近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因其类似世界经济论坛的讨论机制,被称为“亚洲版达沃斯”,一直是全球经济议题的重要交流场所。作为一个拥有29个国家和组织成员的国际机构,博鳌亚洲论坛最初的目标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如今已转向凝聚积极力量,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共同未来”,聚焦对话、促进发展,并探讨应对全球挑战的创新方案。面对日益加剧的经济分裂与保护主义,这一主题可谓恰逢其时。

在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下,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议题——“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建立信任与合作”以及“重塑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发展”,将带来许多有价值的讨论。

此外,为体现全球视野,本届论坛还将讨论“加快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和创新驱动发展”等议题。

在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浪潮中,亚洲国家始终面临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特朗普上台后带来的不确定性,要求亚洲加强与全球各地区的合作,以深化交流与协作。

拥重要经济筹码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握有重要的经济筹码:2024年,亚洲的商品贸易总额达18.2万亿美元,展现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韧性与领导地位。

亚洲在全球名义出口和进口中的占比已分别上升至38.9%和36.7%,这是一组不可小觑的数字。亚洲人口约48.1亿,占全球近59%,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陆。

面对共同挑战,亚洲的当务之急是维持健康的经济增长,加强协调与合作。美国的政策变化促使亚洲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化与欧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合作,以此缓冲特朗普推动的“美国优先”政策所带来的冲击。

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举措。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洲、纽西兰共15个成员国,自2022年生效以来,已覆盖全球约30%的人口和GDP。

RCEP将20年内逐步取消超过90%的关税,有助于简化贸易流程、降低成本,并推动亚洲内部供应链的发展,从而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作为加强亚洲在全球经济中作用的关键一步,RCEP不仅能助推亚洲贸易关系的拓展,还能深化与欧洲、非洲和拉美的合作,以应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

亚洲并非没有可靠的贸易伙伴,真正的朋友是在困难时期依然相伴同行的伙伴。只要亚洲团结合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就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稳步前行,化挑战为机遇。

 
 

 

反应

 

名家专栏

海湖庄园协议的巫毒/黄锦荣

在特朗普一系列敲砸现行制度的动作当中,有一项尚待公布确认的计划称为“海湖庄园协议”。这项协议企图通过关税向全球施压,迫使各国央行将手中用作国际储备的短期美债掉换为永续债券。

按照协议的逻辑,向全球征关税一来可以棒打厂商到美国设厂,另则可以胁迫全球央行就范联手实现弱势美元,图利美国商品出口。如此双管齐下,便可重振美国制造业,扭转贸易赤字,更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美债问题,反正有了永续债券,美国政府就一辈子无需再还债。而全球乖乖合作所换来的好处就是能直通美国庞大消费市场及国安受美国保证。

乍听之下,计划完美无瑕,实质上协议内容尽是自相矛盾、罔顾经济逻辑与事实,完全就是巫毒经济学(Voodoo Economics)的新范例。

其实仅需常人智力就能理解,迁厂投资本就是费时耗力的决定,十年八载并不出奇。在一个生产链全球四散的年代,生产聚点为何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或东南亚而不是美国,原因离不开美国早已不复存在的成本竞争力。即便是像在美国境内产出的福特汽车,7成以上的零件供应也属进口。

因此,关税一来,未见外商回流,必然先见进口材料成本飙涨,折损美国制造商的出口竞争力。当美国进口减少,流向国际汇市的美元供给也将跟着减缩,供不及求,美元就会升值,进一步冲击美国出口竞争力,贸易赤字不减反增。

所以,一切将适得其反。

将全球经济推向悬崖

对全球经济而言,美元升值迫使全球经济承担本币贬值所引起的进口通膨,而美国经济衰退也会再一次把全球经济推向悬崖。

但协议最“巫毒”之处,也是对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恐怕还是罔顾资产流通性。

全球央行之所以愿意持短期美债为国际储备,基础之一无非就是短期美债那强大的流通性。

美债市场为全球最大,其规模更胜全球首十大其余市场的总和。美债券收益率在庞大市场交易量的支撑底下趋稳偏低,所以有效地成为全球企业债券定价的锚,也是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重要指标。

正因为巨大的流通性,即便收益率偏低,短期美债至今仍是央行国际储备里重要的大部分,虽然比例已经下降至六成以下。

美债流动性保证了美国例外论

这是美国例外论于国际金融层面的重要表现,即为全球金融提供稳定的流通性。

去掉此流通性,好比短期美债换永续债券的举措,就无异于给全球经济与金融引爆系统性风险。

首先,由于永续债券缺少交易,没有流通性,所以无法有效成为企业债券定价的标杆,而债息也会因为流通性不足而出现溢价,上涨2、3百个基点不足为奇,而企业债息随时可跟着上飙4、5百个基点,融资顿时陷入困难。

再来,如果市场为了避险而弃美债、全球央行为了摆脱特朗普的勒索也减持美债,并转向其他储备货币及黄金的话,特朗普或许将如愿地获得弱势美元,但遭受如此巨大不确定性肆虐的金融价格难逃崩塌,美债息也可能步其他主权债市在面临资金外逃时陷入螺旋上升的后尘。

届时公共财政被拖累,关税加高息也将压垮私人企业。

更何况全球要如何相信,给了特朗普陀地费就会受到保护?

惯性勒索

既然关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减少美国对进口的依赖,特朗普又怎么会让其他国家在答应掉换债券以后增加他们对美出口呢?就算此景真能实现,那也不过是给特朗普政权奉上再次勒索的凭据,称出口大增及贸易顺差证明你再次占了美国便宜,除非答应我们开出的条件,否则等着另一波关税伺候。

毕竟勒索的惯性是,不给就打,给了也不会确保不打,因为唯有持续地胁迫才能持续地勒索敲诈。

看穿此道理,就没有任何主权独立的国家及央行会选择屈膝。

但在紧急寻求国际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却也很大可能遭遇重重挫折。

勒索被拒的特朗普政权只会恼羞成怒,加大关税制裁;而其他短期债券市场由于流通性不足,短时间内出现的庞大需求会给他国债券价格及汇率带来剧烈波动。

经济既受困,金融又失序,不仅美国例外论将魂飞湮灭,全球金融衰败自是难免,海湖庄园协议或许就是把全球经济踢落悬崖的最后一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