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挫败中美贸易磋商?(下篇)/张敬伟
中美休战,进入密集穿梭的高级别磋商,两国磋商取得重大进展,已到了协议文本讨论阶段。两国休战且贸易磋商的良好进展,使中美两国经济的基本面、资本市场的表现都呈现出企稳向好。这说明,两国休战对中美和全球才是多赢之举。中美前10轮高级别贸易磋商在外资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已经在中国通过立法确认;而且,经过11轮的贸易磋商,双方对各自的利益关切、底线思维也有了深刻认识,这也为双方进一步磋商取得更多进展打下了基础。
美国对华重擎关税大棒,建立在特朗普所谓“形势大好”的逻辑上。美国“形势大好”,不是因为美国对华贸易战带来的“美国优先”,而是中美贸易磋商的良好效果。当特朗普威胁对华继续贸易战时,中国股市遭遇超过三千多股同跌、千多股跌停的市场恐慌,东亚、欧洲股市也跌跌不休;美股股市也受到传导波及。
随着中国对美贸易反制,刚松口气的美国豆农、能源企业和汽车产业,都会受到中国加税报复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约占中国全部出口的16%,美国加税,中国会选择其他出口市场,即使无法全部消化,出口提振中国经济的份额占比不大。分析者认为,美国对华全部输美商品加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足1%。不过,如果美国对近6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5%的关税(从10%提升至25%),将大幅增加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美国贸战对手不止中国一个
美国贸战对手不止中国一个,美欧已开启了200多亿规模的飞机税关税战。特朗普手中还握有加征汽车进口关税的秘密武器,这一武器投放出来,美国将和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同时开战。
对华贸战是为了让中国屈服,获取美国贸易利益最大化;双方谈判,则是为了双方利益均衡化。前者未必一定管用,后者就成为更合适的博弈手段。
从美国现实看,美伊冲突加剧,美朝去核会谈陷入僵局,美国在中东和委内瑞拉的干涉也激化了美俄矛盾;驴象两党围绕大选已展开激烈博弈,但在边境墙计划、通俄门调查(虽然证明特朗普没有通俄政局)方面难以调和;更讽刺的是,两党竟然达成2万亿美元的大规模基础设施计划,但钱从何处却是没有着落。在此情势下,美国二季度经济形势未必“形势大好”。因此,中美贸易磋商必不可少。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中美贸易战升级 美国农民能否扛得住?

(华盛顿4日讯)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额外10%的关税,使现有关税累计达到20%。该措施将于本周二(3月4日)生效。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一称,“可靠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正在研究拟定相关反制措施,可能包括关税和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应对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再次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
今年1月,特朗普威胁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官员和他沟通,获准关税推迟30天,但中国没有类似行动。2月4日,特朗普决定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
特朗普还指责北京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中国方面对此回应称这是“敲诈”。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拉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日在福克斯新闻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中国不仅没有阻止芬太尼制造,反而为相关化学品提供“最高额补贴”。
“中国必须停止对美国人的杀戮,”他说。
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也在周二开幕。期间将由总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年度经济成长目标。
美国农产品可能遭受打击
长期以来,美国农产品出口在中美贸易紧张时期常成为中国反制的目标。
《环球时报》报道称,“对原产于美国的农食产品加征关税大概率会被列入到反制措施当中。”
尽管自2018年以来进口量有所下降,但中国仍然是美国农产品的最大市场。
2018年,北京对大豆、牛肉、猪肉、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商品加征最高达25%的关税,以报复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
2024年,中国进口了价值292.5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比2023年下降14%,而2023年的进口额相比2022年已下降20%。
与此同时,北京通过扩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及提高国内生产能力增强粮食安全。
尽管如此,中国仍是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不可替代”的市场
如果北京对美国新关税作出反制,美国农产品出口预计将进一步下滑。美国农业界人士和贸易商认为,中国市场“不可替代”,即使他们正在寻找其他市场以弥补中国需求的下降。路透社列出了两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情况。
大豆
大豆是美国对华最大的农产品出口。2024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总额为128亿美元,占其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
为减少对美国供应的依赖,中国正越来越多地转向价格更低、供应更稳定的巴西大豆。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已从2016年的40%下降至2024年的21%。
玉米
美国曾长期是中国的主要玉米供应国,直到2022年北京批准从巴西进口玉米。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仅为5.61亿美元,而2023年该数据为26亿美元。
过去十年,中国的玉米需求大幅增长,以支持其庞大的畜牧业。然而,如今巴西已迅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玉米的主要供应国。
肉类及内脏
中国是美国鸡腿、猪耳朵和内脏产品的重要市场,而这些产品在美国国内需求较少。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肉类及内脏总额为25.4亿美元,而2021年为41.1亿美元。
棉花
按价值计算,中国约占美国棉花出口的四分之一。2024年,美国对华棉花出口额为14.9亿美元,略低于2023年的15.7亿美元。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中国对纺织品和服装的需求下降,影响了美国棉花进口。
高粱
尽管中国对美国高粱的进口略有上升,但中国正试图减少对美国饲料粮的依赖。高粱主要被用作玉米的替代品。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高粱价值为17.3亿美元,高于2014年的15.2亿美元。
然而,美国对华高粱出口正面临来自澳大利亚、阿根廷以及更便宜的巴西玉米的激烈竞争。
小麦
2024年,中国进口了近6亿美元的美国小麦,创下三年来的最高纪录。但由于国内供应充足,近期中国减少了整体小麦进口,这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美国小麦出口。
特朗普关税政策“将适得其反”?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仍希望通过谈判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妥协。但目前尚无贸易谈判的迹象,两国关系缓和的可能性正在减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王栋表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并非不可避免,但特朗普现在决定加征关税是一个错误决定。”
他说,“特朗普及其顾问可能认为此时加税是向中国施压并释放信号,但这一举动将适得其反,中国必然会作出强烈回应。”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引发全面贸易战,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并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这一次,特朗普在2月4日加征关税后,作为报复措施,中国当天宣布从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2月4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还宣布对仲钨酸铵等25种稀有金属产品及其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2月28日表示,美方此前以芬太尼等为由对中国加征10%关税,这次又威胁再次加征关税纯属“甩锅推责”。他还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称,“希望美方不要一错再错,尽快回到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
一周之前,白宫发布了一份“美国优先”投资备忘录,其中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之一。
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的前任和现任顾问透露,特朗普对与习近平达成广泛贸易协议表现出兴趣。这项协议可能涉及中国加大对美采购和投资,以及双方在核安全等问题上的合作。
特朗普曾表示,他与习近平关系良好,希望中国加大对美投资。今年2月,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时,特朗普回应:“有可能。”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