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比这片更好的乐土/南洋社论
希盟政府执政百日,默迪卡民调中心民调显示,67%受访者给予新政府正面评价;首相马哈迪也获得71%认同。
尽管只兑现20%承诺,79%华裔选民感到满意、印裔89%、沙巴和砂拉越土著62%、马来选民也有58%。
10大百日新政,2 项兑现,6项进行中,2项未完成,认真算来政府实得50分。与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评分不谋而合。他说对一半说错一半,错在说一般人只打25分。
整体来说,希盟及格,一些甚至80%以上优等。二项不及格,推动经济增长做法48%,克服生活成本措施41%,再次反映人民最关心经济问题(64%)。
民调反映人民对新政府的宽容、耐心与期望。首相马哈迪获71%,大部分时间在养病的内政部长慕尤丁62%,垫底的教育部长马智礼也50%满意度及格。即便最让马来人敏感的行动党,秘书长兼财政部长林冠英都有60%。
部长再低都有50分。民调透露了人民真诚天性一面,各族在种族、宗教、文化差异上,内心存异求同的渴望与坦诚反射。
它更反映人民对政府官僚,尤其是公务员长期存在的弊端与低效能的不满,因此,对于各政府部门首长的期望,甚至高过对政治人物的要求,总检察长汤米托马斯只获49%,显露人民对司法贪腐弊端的最大期望与要求。
对政府有更高要求,甚至苛刻并不为过,有道是宽人严己,何况政府?由精英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人民之声的研究报告,有很大参考与关注价值,特别是其忧虑的部分。
新国产车政策,首相兼任国库控股主席及经济部长当董事——过去不断声讨,甚至大力讨伐的声音,当成为了政府后,其声音在哪?他们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今位置对调,角色对调,正好说明当年马华与民政的束缚、难言之隐与困境。魏家祥恰如其份的反对党表现,既是前朝政府最好教训,也是一个好政府的重要启示。
只凭拉菲兹单薄的发言批评,针砭时弊并不足够,还需更多更大的明智声音出现。
好的政府还要引领人民走向康壮与远大的未来,因此,勇于认错,实话实说,即便不能做、做不来,都须坦诚相告。
认为国家方向正确者64%跌至55 %,认为错误者12%升至24%, 人民再尊贤敬老再宽容也不过是5月至8月的短短3个月时间,变天后热情消退,不啻人民另一真情告白。
这是份正面和乐观的民调,反映人民友善,内心渴望光明与正义,充满期望,真诚又真实的一面。政府慎之戒之,再没比这更好的乐土和国度!
深情缅怀伯拉/南洋社论
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巴达威溘然逝世,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对挚友寄予无限悼念,称赞阿都拉为“伟大胸襟的政治家”,“不贪恋权力”,还赞扬伯拉(阿都拉的昵称)说:“别人落难,也不会羞辱和奚落”。
前首相敦马哈迪也赞赏伯拉“主动退位”,还说“2004年大选,阿都拉最辉煌时刻,率领国阵赢得超过90%的议席”。
当然人们还记得,2008年国阵输掉国会3分2多数议席优势,还痛失5州政权, 在野势力膨胀,伯拉还遭到马哈迪的狠批。
面对负评未恶言相向
其实,伯拉的从政仕途几经波折,有过党争的失利失宠,即使后来当上首相,却因未能与敦马协同配合,频遭马哈迪的狠批,被轻侮为“被4楼男孩操弄”的弱势领导。
个性温和的伯拉还被批“演说单调,乏味空洞”,被揶揄嗜睡,可是面对各种轻蔑的负评,伯拉却表示无所谓,也未恶言相向,显露君子坦荡荡的人格之美。
伯拉,的确是个君子。在中华的文化典藉里,只有人格高尚,仁厚宽和,践行仁义之道,安静坦然的人,才会被称为君子。
在政治,伯拉走过湍急的险滩,攀爬过陡峭的悬崖,然后他卸下重负,走下坡,也没有回头,没有跟别人纠缠不清的恩恩怨怨,更没有痛骂和悔恨。
他经历了命运的波澜,有了锻炼,收获了涵养,谈定与从容,那才是他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温和中庸勤勉谦卑
为悼念伯拉,槟州政府将“桂花城大道”重新命名为“敦阿都拉巴达威大路”;他秉持温和中庸的原则,践行宗教伦理,为带动后续的社会改革与善治奠定基础,更让人深情缅怀他的勤勉和谦卑。
如今他被安葬在国家清真寺的英雄陵墓,就是英雄的长眠之地。
他的一生,经历过春花的盛放,夏日热烈的拥抱,秋日温暖的孕育,后来冬的凋谢。
一朵花瓣的飘落,是凋零,可是花瓣飘落一地,却是落英缤纷,是英雄的陨落。
然而,花开绚烂,他没有不捨和留恋,冬天萎谢,曾经沧海,他却淡定从容,这恰是君子在生命最后最好的姿态。
世界喧嚣嘈杂,兴风作浪,争权夺利,我们深情缅怀伯拉温暖人心的“宁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