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1.3百分比吗?/杨欣儒

取自pexels
刚听新闻报道,马币兑新币上涨1.3百分比。何谓1.3百分比?其实许多人都用错“百分比”这个词,包括校内的教师,他们以为百分比就是“percent”。这里应该说马币对新币上涨了1.3%,或百分之一点三。
事实上,百分比是英文的percentage,它也叫“百分率”,是指把2个数的比值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例如1/5用百分比表示就是20%。20%我们叫百分之二十,不是20百分比。同样的,英文叫“20 percent”,可不是“20 percentage”,那可要闹笑话!至于百分点,也有很多人误解,它通常用于2个不同的百分比之间的比较。例如去年的盈利是20%,今年23%,今年就比去年上升3个百分点。
不规范词语渐被淘汰
有一本给中小学采用的工具书“《三语数学词汇》(Istilah Matematik Tribahasa,语文出版局)就严重地误导师生,尤其是华小。书中的“percent”翻译为“百分比”,非常不当。规范的是“百分”,1%是百分之一,99%是百分之九十九,不是1百分比,99百分比。
1983年华小开始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字,华小许多不规范的词语都按照课标逐步被淘汰,例如过去经常用到的“巴仙”,已经逐渐在华小销声匿迹。其他较为明显的是“米”,学校已经以“米”取代“公尺”。学校运动会操场上的赛跑,再也见不到400公尺短跑,800公尺接力赛,取而代之的是400米短跑、800米接力赛。
教学内容与媒体不一
此外“litre”也不叫“公升”,而是“升”。不过“升”这个国际单位还有许多教师不清楚,他们根据旧制,仍然在教学生“公升”,也许教师受到上述工具书的误导,以为只有“公升”这个单位才是规范的。
令人疑惑的是学校所教的内容,竟和媒体不一样,真叫学生无所适从。
长度单位“呎”、“吋”“哩”、“浬”这几个字都是日本发明的,要分别读成双音节的“英尺”、“英寸”、“英里”和“海里”,不过这4个字已经被废除了,我们只能写成“英尺”、“英寸”、“英里”和“海里”。“千瓦”旧写成一个字的“瓦千”,此字也已经被废除了。
最后谈温度单位,-15C很多人念成“负15摄氏度”是错误的叫法,规范的叫法是“零下15摄氏度”。
视频推荐 :
【灼见】伯拉还是拉伯?/杨欣儒
我国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逝世,几家华文报的标题都称他为“伯拉”。这种称呼是否恰当?这里和大家谈华文的称谓。
先看个例子,“黎伯”马来语叫Pak Li,而Pak Li叫回华文可就不是“伯黎”了,应该还是黎伯。同样的,英文的Uncle Li、Aunty Li的称谓是黎伯伯/叔叔、黎伯母/舅母,而不是根据英文的语序叫伯伯/叔叔黎、伯母/舅母黎。这是因为华文的称谓习惯有异于英文和马来文。
再看一些例子。Dr Li华文叫黎医生、Professor Li华文叫黎教授,华文可没有按照英文或马来文的排列顺序叫医生黎、教授黎。
一些头衔性称谓的位置,由华文的译名而定,音译的保留在前,例如Datuk Li、Tan Sri Li华文译名是拿督黎、丹斯里黎。意译的称谓在后,例如Sir Li、Inspector Li是黎爵士、黎警长。
头衔式称谓含敬意
头衔性的称谓有官衔、例如部长、局长、科长、州长等;军衔有将军、中将、少校等;职衔有讲师、研究员等;学衔有博士等(硕士、学士不做称谓使用)。所有头衔式称谓都含有对被称呼者的敬意在内,虽然这种称谓形式本身并不是敬称。
头衔性的称谓有的可以冠以姓氏,例如黎部长、黎经理。但是遇到带有“副”字时,为了交际的礼貌原则,习惯上要把“副”字去掉。所以学校里的陈副校长、张副校长,礼貌上都叫陈校长、张校长,除非在一些官方仪式上有区分的必要时才冠以“副”。这是因为称谓的使用要看是正式场合还是随便场合,是口头交际还是书面交际等。
最后一提的是同位短语(复指短语)位置可以任意,例如经理黎大同和黎大同经理、厅长黎大同和黎大同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