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谈鬼影,再看政客变脸/郭清江

2025年2月2日中午,两位马来邻居再次带著家人来我家聚餐。我们一边享用从 IOI City Mall 买回来的蓝花饭(Nasi Kerabu),一边闲话家常,不知怎地,话题竟转向了各自经历过的鬼故事。
我个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任何灵异事件,但太太和女儿的故事倒是相当惊悚。
这个新年,我与马来邻居的聚餐,竟在鬼故事中展开。没想到,其中一位邻居的鬼故事更多,几乎是一个接一个地分享。或许因为是大白天,听起来倒也不觉得毛骨悚然,反而笑声不时穿插其中。
饭后,两位邻居分别传来讯息,感谢我的邀请,也表示这场餐叙最让人难忘的,除了美食,还有那些灵异事件。
这是一个愉快的下午,没有种族与宗教的隔阂;此刻,更没有令人生厌的政客嘴脸与影子,只有邻里之间真挚的情谊。
当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纳因宣布,政府将发布新指南,以规范回教徒参与非回教徒宗教场所的庆典与葬礼活动时,我并没有感到愤怒,而是有无限的感慨。
多年来,和谐如燕子般飞入寻常百姓家,无需任何规范或指南,各族人民以爱相交;我们透过互访建立情谊,加深彼此了解,并化解了各种误解与猜疑。
雪兰莪苏丹沙拉夫丁殿下一直致力于捍卫多元文化,倡导中庸价值,并且在多项议题上直言不讳,包括谕令雪州宗教局不得阻止日本盆舞节的举行等等。2月8日,殿下偕同苏丹后东姑诺阿斯晋莅临东禅寺,与各族人民共庆2025年雪州政府新春团拜,这无疑是对多元文化的有力支持。

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过去也曾以柔佛苏丹身分出席柔佛古庙游行。多年来,这些开明的统治者始终以实际行动维护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精神与和谐社会。
因此,宗教部长应该感到汗颜,他提出的规范指南非但未能鼓励人民自由交往,反而在回教徒与非回教徒之间筑起高墙,加深民间的不安与猜疑。
首相安华在内阁会议后表示,撤回有关回教徒参与非回教徒宗教场所庆典与葬礼活动的指南,是内阁的最终决定。他指出,回教徒有能力自行把握参与他族宗教节日的分寸,无需额外解释或制定任何条规与指南。这就对了!
其实,在外国人眼中,马来西亚简直是人间福地。我在《小红书》的短视频中看到,许多中国姑娘来此之后,都流露出想要嫁来这里,或者定居于此的向往。宜人的居住环境、舒适的气候、多元的文化与美食,再加上无处不在的人情温暖,让她们对这片土地赞不绝口。
族群情谊处处温馨
像我与马来邻居的深厚情谊,相信在全国各地都比比皆是。大家都有诉不尽的温馨故事,逢年过节总会惦记著彼此,精心准备款待对方,享受和谐融洽的种族关系。
我们不像政客那样,一边挑起敏感课题,煽动族群对立,一边在大选时才高喊自己有华人血统,说母亲或祖母是海南人或客家人等等。这些政客平日满口谎言,藉著种族性言论突出自己如何维护族群权益,到了佳节才换上红衣或唐装,跑到华人或亲家的家里拜年,试图向人民展示自己多么包容、多么重视族群融合与团结。
其实,政客们须谨记,在网络时代,“凡走过,必留下痕迹”的道理。不论是在过去或现在,当你身为反对党时,如果不分是非黑白地操弄议题,不断挑起族群对立与猜疑,一旦掌权后想要漂白自己,让其他族群相信你并不极端,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所有人都应该回归初心,尤其是政客,更应当真心服务全民,而非继续以分而治之的手段操弄民意。过去那种在本身族群面前攻击其他族群以塑造“英雄”形象,或是在大选临近时才高喊“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或“一个马来西亚”的戏码,还要演到何时?
作为马来西亚的主要族群,马来人更必须觉醒,不再被政客误导与操弄情绪。不论政局如何变,牢牢掌控军权的马来人还是这个国家的主宰者,不可能会失去政权。马来人应该展现更大的自信,勇敢地与其他族群公平竞争,通过互相学习提升族群的自力更生能力。从家庭到民族,唯有自强不息才是生存之道。
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马来英才,在国际舞台的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展现出色的才华与能力,这不仅让马来人自豪,也让包括华人和印度人在内的所有人民感到骄傲。
全民团结壮大国家
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卡达山人、杜顺人和原住民等都是手足,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将精力用于共同发展与创新,而非沉溺于陈旧的族群课题上,徒然内耗。我们应该携手并进,在科技、运动、歌唱、医疗、人文关怀等领域,与世界各国竞争,让马来西亚真正站上国际舞台。
因此,一面中国国旗有什么可怕?我们真的需要天天对著五星红旗报案,浪费原本应该用来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力吗?这种无谓的政治操弄,不仅分散焦点,浪费资源,更无助于国家的团结与进步。
再来,承认一纸统考文凭有这么困难吗?今天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已不再是华人教育,它栽培著各族人民,让马来人与印度人也能自信地以中文站在国际舞台上和其他国家的人民竞争。
马来西亚并不是罗马斗兽场,马来西亚是我们的家园;家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港湾,更是每个族群在国内外为生活奋斗,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避风港。
当我们谈到家的定义时,它讲的是包容,说的是和谐、关怀与互相支持,是我们前行的力量与泉源。因此,维持家的和谐与团结,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家,更是我们在茶余饭后谈鬼故事,然后开怀大笑的地方。
黑心政客为何常叫嚣?/李志祥博士

周末清晨,走进巴刹,迎面而来的除了有各种食物与日用品,还有商贩们此起彼落的叫卖声:“老细,今天的蔬果又平又靓;靓嫂,海鲜好生猛,嗱嗱声快啲买……”
夜晚回家,打开电视,新闻里传来的除了天灾人祸、天气股市报道,更多的是政客之间的激烈叫嚣:“你威胁国家安宁……亵渎神圣宗教……伤害民族和谐……”
我们都了解,商贩提高声量是为了招揽生意,那么政治人物像上演肥皂剧般的激烈纷争,真的都是为了国家人民发声?还是另有企图?
心理学如何看待
政治人物经常形容对手“借题发挥以捞取政治资本”。且让我们看一看,挑事叫嚣如何能影响大众心理,为政客捞取资本:
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你应该听过“刷存在感”这个名词。 在纷乱的政治世界里,“沉默”就等于不存在。
“叫嚣”,哪怕内容空洞甚至荒诞,才能够吸引更多媒体报道受人关注。炒作话题不仅仅发生在娱乐圈,如今更是政治人物的拿手伎俩。
正所谓“黑红也是红”,即使没有贡献,只要频繁曝光在媒体中,就容易让人潜意识里产生 “经常听到他的名字,这个人应该很重要,应该很有作为”的错觉!
恐惧诉求(Fear Appeal)
“制造危机、散播恐惧”是一些政客的能事。哪怕是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他们也会刻意叫嚣,将事件上升为“侵害国家、道德、宗教或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
人类天生就对危害自身的负面消息更为敏感,“恐惧”与“愤怒”更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判断。
刻意将课题渲染上国家民族或宗教情怀以激发群体恐慌与民愤,让群众更加依赖自己拥簇自己,这就是以“放大情绪、恐惧诉求 ”来操弄群体、博取支持的手段。

制造群体对立(Group Polarization)
阿明和阿强都是巴刹里的榴梿摊贩。相比之下,阿强的生意不及阿明。
然而阿强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根源,却开始散播谣言告诉客户 “自己的才是正宗本地榴梿,阿明的是外来冒牌货……本地人就应该支持自己人!”
渐渐地一些客户不再是凭品质价格来挑榴梿,而是像选阵营般凭借 “支持自己人”的立场来光顾阿强,甚至还帮着中伤阿明。
当政客不再认真思考问题根源,而是不断叫嚣离间大众、夸大分歧,将问题归因为 “某个群体剥夺了自身群体的权益”,借此上位赢得支持,这就是“制造群体对立”。
比黑心商家更无良
偶尔在巴刹买到货不对办的劣质品,我们不免抱怨这些无良的“黑心商家”,并拒绝再次回购。
然而当你看到堂堂政治领袖不断在煽动对立、散播恐惧、制造矛盾冲突,还不断在媒体曝光……这些“黑心政客”比起前者更无良:前者让我的荷包蒙受损失,后者却足以祸国殃民……而我们居然还不能即刻终止他们的服务,还必须忍受他们继续荼毒生活。
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提醒人民避免触犯敏感课题,以维持国家安宁与和谐;然而环顾当今社会,更多的忧患其实来源于“将课题敏感化”的黑心政客。
政府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取缔这些政客,否则国家将陷入无休止的混乱与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