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培养学生领导力/刘伟伦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长期对环境教育有着相当的关注。在这20年教学路上,我深深地感觉,若我们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没有和环境教育挂钩,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换句话说,目前的孩子若没有强烈的环保观念,依旧以“人定胜天”的思维继续地活着,那么这颗美丽的星球很难有美好的未来。

我校从2016年便开始推行“422地球日系列”的环保教育活动,这不仅是一场培养环境素养的环保活动,更是一次学生领导力锻炼的大好机会。

每年的活动我们是以大型的联课团体带领小型团体联办的模式组织起来,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行政交流与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分享环保经验,还能够掌握行政管理的技巧与经验的传承,为将来的领导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去几年,我们极力强调“动手做”的概念,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将废弃物品,如:宝特瓶等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旨在倡导环保3R中的重复再利用观念。

与此同时,我们也推广“二手市集”的活动,通过出售向师生募集的二手物资,我们不仅提高了物品的生命周期,更传递了社会责任与关爱的价值观,因为我们会将这活动的收入资助经济上需要协助的同学。

关爱弱势群体

我们将环保活动注入了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怀,让更多学生可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小小力量。重点是,这活动目前已获得很好的传承,每年领导层都能自行策划及执行,自发性的将任务有效的完成,这也是另一可贵之处。

前几年,我们更进一步推展鱼菜共生计划,虽然过程中曾遭遇了冠病疫情的挑战,但在团队坚持不懈之下,除了完成学校后巷的荒地大改造之外,还于今年成功养殖了第一批鱼。

整个活动的资金投入、水电系统以及技术指导,均由“循中人”一手包办完成的。此后,在学校无需安排另外的人力之下,学生亦能内部协调,安排相关同学进行水质监测、喂食、观察鱼群等工作。

由此可见,学生在活动中除了能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认识外,在领导层面上一样可学习管理及执行行政日常业务操作性。

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层面去摸索及吸吮知识,这恰好符合了联合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理念和“独中教改中的核心素养”(三面九项)的目标。

我们深知,学校在教育上要培养出拥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有能力应对未来的各种新挑战。

未来,我校将秉持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下,推展出更多创新的环保活动,为独中教育的未来注入更多活力与可能性。

(作者为吉隆坡循人中学副校长)

 

 
 

 

反应

 

言论

叫老师该如何教经济学?/刘伟伦

最近世界各国都被美国的关税战搞得人仰马翻,虽然我国也被美国那莫名其奇妙的计算方式征收24%关税,但相对东盟的其他领国有些近50%课税率,我们确实感觉较好一些,而我国似乎也决定了没有反击课征的意图。

坦白说,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至今,对普通大众而言,似乎已将美国的经济政策与关税划上等号。然而,作为一名在中学教授经济学20年的老师,我对美国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感到遗憾,因为这与课本中我们教导国际贸易基本观念存在一定的鸿沟。

我们长期以来都向学生讲授市场经济的典范——美国,并推崇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所提倡的自由贸易理念。他们认为,降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能够促进全球繁荣,并提升人类福祉。这一价值观催生了GATT(关贸总协定)与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使自由贸易成为全球经济的基本信仰。

动摇自由贸易根基

然而,近期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种种举措,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台积电前董事长张忠谋在美国厂开幕时所说的话——“全球化已死,自由贸易已死”。

传统上,关税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它们可以利用关税来保护本国具战略性意义的幼稚产业,以促进经济长远的发展。这种做法一直被视为合理的“游戏规则”。但如今,美国作为一个已开发国家及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却选择以关税壁垒来打击竞争对手,这无疑动摇了自由贸易的根基。

那么,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还能谈论自由贸易吗?WTO对于美国这些操作若没有作为,那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课文与现实相去甚远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美国继续采取关税战的手段,教科书教我们其他国家势必会进行报复,全球贸易摩擦将加剧。最终的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受害的仍是普罗百姓,最近美国人民囤积抢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高关税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使全球经济陷入更加复杂的困境。

作为一名经济学教师,我不禁感到惋惜。如今,当我们教授国际贸易理论时,会发现课本中关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的理念,与现实经济环境已相去甚远。过去所推崇的“双赢”模式,如今却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利己主义”。这样的世界,真的会变得更好吗?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