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有的礼仪/黄燕娣博士
数十年来,独中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独中得以延续至今,不仅得益于一批坚持奋斗、出钱出力的董事和一批热爱华文教育的教师,学生的素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要让社会人士接受独中教育,认同独中的办学方针,不能只靠一群有钱的董事,专业严谨的教师团队、独中学生的品德和文化素养更是至关重要。学生整体良好的表现能够改变社会对独中的评价,提高独中在社会中的形象。
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礼义廉耻”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认为这些是落伍的文化,不适合新时代或潮流,那么独中还有什么能够拿出来与他人比拟?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向政府申请承认独中呢?
独中在课程内容的自主性、严格的校规以及教师的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礼貌和品德,这是独中能够办好教育的根本。
受外界诱惑影响
随着时代变迁,学生接触外界诱惑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不良现象和影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显着。恭敬长辈、尊重贤达的传统美德逐渐被忽视,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温馨的校园文化是积累和构建文明的基础,也是形成独中特色的重要保障。
要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礼仪教育。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社会氛围。
学生自身的修养和自觉性也是关键,每个学生都应该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用礼仪约束言行
让我们把礼仪文化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我们的言行。不要以为礼仪是过时的,否则我们就是一群没有文化的新生代。
礼仪是我们立足社会、赢得尊重的重要保障。只有每个人都重视礼仪,才能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每位学生都应将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让礼仪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文化、有修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视频推荐 :
别让沉默成了伤害/黄燕娣博士

近年来,我们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看到越来越多关于校园霸凌、网络霸凌、性骚扰及学生自杀的事件。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独中或华小,也同样出现在政府学校、国际学校、宗教学校,甚至大学校园。
然而,当此类事件发生在独中或华小时,往往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媒体与舆论也容易将矛头指向华文教育体系,甚至质疑独中过于保守,担心负面消息影响招生,损害华教多年来辛苦建立的形象。
其实,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校园问题的发生有其复杂背景,可能牵涉到个人性格、家庭环境,甚至社会或政治因素。
这绝非某一类学校或教育体制所独有的现象,类似的事件在国外或其他机构中同样存在,只是未必获得媒体的广泛报道,或因种种原因未被公开。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学生维权意识的提升,一些原本可能被掩盖的事件得以曝光。虽然这提升了公众对校园安全议题的关注,但也带来了信息快速扩散所衍生的问题。
在事件真相尚未明朗之际,社交平台上的情绪性评论、盲目跟风及网络谩骂,往往会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也可能误导舆论方向。
因此,当我们面对校园事件时,应尽量保持客观与理性的态度,避免将个别事件扩大解读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同时也应警惕未经核实的信息传播可能造成的误导。
当然,一旦校园内发生不幸事件,校方应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处理问题,而非逃避或袒护任何一方。因为,这不仅关乎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校园整体的安全与信任氛围。
建立透明申诉机制
学校有必要建立明确、透明的申诉与调查机制,并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受害者勇敢发声。设立匿名举报管道或专责单位,让学生相信,他们的声音会被听见、被重视。
在事件发生后,校方必须立即启动迅速且公正的调查,秉持不偏不倚的立场,避免因偏颇判断而伤害无辜,或再次伤害到受害者。
同时,学校应严守信息保密原则,保护当事人隐私,在调查尚未完成前,避免对外散播未经查实的资讯,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与猜测,降低事件带来的二次冲击。
此外,学校应为事件中的所有相关人士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服务。不论是受害者或加害者,事件本身都可能造成心理创伤或情绪困扰。透过专业辅导,可以帮助他们面对问题,也有助于预防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在平时就加强教育与宣导工作。透过讲座、课程或工作坊,让师生更深入了解如何尊重他人、正确使用网络,以及性骚扰的界定与应对。唯有从小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友善、尊重、安全的校园文化。
校园不应是沉默的地方。面对问题,我们必须有勇气正视,有制度处理,有教育引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造一个安全且值得信赖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勇敢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