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马屁精及滥权/许国伟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说的就是改革的故事。
北宋时,神宗皇帝重用王安石出任宰相,厉行改革要富国强兵。
王安石改革稅收制度,推出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等改革措施。
王安石的出发点是要富国惠民,就是增加国家的收入,又能照顾和改善中下层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诸多措施是加强政府的权力,介入民间市场、交易、运输、商贸、借贷、雇佣等日常。
这些措施是要增加收稅和减少剥削,一开始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只是后來运作过程中,演变成官员权力太大自肥,操纵垄断,与民争利。
马屁精太多了
老实说,王石安不是奸臣贪官,但变法好事变坏事原因很多,总归來说,跟两个问题都有关系。
第一个,是马屁精太多。
王安石的性格是执拗的,但不意味他完全不听劝,如果最终让他知道变法其实伤害了老百姓的生活,相信他会纠正一些变法的问题。
只是,官场从來不缺的,就是马屁精。
由于变法改革面对阻力,王安石裁撤掉对变法有意见的同僚,大胆起用完全支持变法的新人。不少投机分子看中这机遇,一味宣扬变法好,获得重用和擢升的机会。
于是,王安石就被这群马屁精包围了,天天都只听到变法改革好,不知道变法改革有什么问题,更不知道这群马屁精滥权害民。
后门越开越大
第二个问题,是权力越大后门开越大。
官员的权力,本來是要受到管制和监督。
变法改革的诸多措施,本來是要避免富户商贾逃匿赋稅,还层层剥削老百姓的问题。
一开始确实取得成绩,但随着官员权力越來越大,反而增加了基层官吏扰民害民的机会。
变成贪官门路
最终,变法原本立意良好的措施,成了贪官权臣残民自肥的门路。
故事说完了。
最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再引用王安石的税收理念,强调税收制度应避免对弱势群体造成过重负担,并确保高收入群体合理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富者承担更多,低收入群获更应有的照顾。
这理念确实好。
只是,再好的理念落实时,也经不起马屁的粉饰和滥权的折腾。
这,才是历史的教训。
成也敦马,败也敦马/许国伟

先说一段往事。
2022年,我受邀在 TEDxPetalingStreet 演讲,谈的是历史与人性。其中,我用了乾隆传位给嘉庆的故事,来对比敦马哈迪传位给敦阿都拉。
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聪明强势,是在位最久的皇帝之一。
乾隆统治时期,被称为盛世;但他晚年好大喜功、挥霍无度,官场贪腐严重,国库空虚,最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嘉庆。而且,乾隆退位后还不愿放手,继续以太上皇身分干政,指点江山。
马哈迪是我国第四任首相,同样聪明强势,也是在位最久的。他任内推出许多大型工程,提出2020年宏愿,不少人称赞他有远见;但执政后期,国家问题百出,最终也留下烂摊子给接班人阿都拉。
马哈迪退位后也不真正退休,担任“后座司机”,继续教阿都拉怎么开车。
再看嘉庆皇帝,史书这样形容他:性格温和,能力平庸。他虽然想改革、肃贪、听真话、节省开销,但最终一事无成。大清朝江河日下,嘉庆也越来越保守。
阿都拉的性格一样温和。他提倡中庸,结果被讥讽为平庸。他也提出改革、反贪、听真话、节俭,最终也都失败,政绩乏善可陈,日渐保守。
当然,历史与人物不可能完全相像。但当不同的人有着类似的性格与处境时,历史往往就会重演。
前首相阿都拉的经历,就是如此。
阿都拉的上台与下台,是机遇也是无奈。他的“成”,在于马哈迪;他的“败”,也在于马哈迪。
2008年全国大选,国阵遭遇政治大海啸。造成这场挫败的原因很多:阿都拉个人表现问题、施政不佳、经济放缓,加上巫统内部骄横嚣张。
阿都拉放宽言论空间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阿都拉时代放宽言论空间,人民可以更大胆批评政府。特别是他允许巫统大会直播,结果巫统领袖与代表发表了许多极端种族主义言论,引发华社哗然和震怒。
除此之外,马哈迪公开炮轰阿都拉,更是推动政治大海啸的关键力量之一。最终,阿都拉黯然下台,由马哈迪“更满意”的拿督斯里纳吉接任首相。
还记得那一届巫统大会,阿都拉宣布交棒时,马哈迪静悄悄现身会场。然后,在万众瞩目、雷动掌声中走上台,拥抱阿都拉,与纳吉和阿都拉手拉手,来了一场象征性的“大团圆”。
当时的巫统上下可能心想:这下好了,敦马回来了,巫统不再分裂了,纳吉领导下一定能一洗颓气、收复江山,国阵的江山又是铁打的了。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懂了。
阿都拉退位后淡出政坛,而马哈迪却在不在其位时仍要插手政局。
他继续炮轰纳吉,后来退出巫统、成立土著团结党,再后来加入希望联盟推翻国阵,又再后来反出土团党创立新党……
如今,阿都拉已离世,而百岁高龄的马哈迪依旧活跃、四处奔走。
回看过去,阿都拉曾经握有推动改革的契机,但最终错失良机。这里头,马哈迪的影响,实在不能忽视。
真是——成也敦马,败也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