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多职人生/潘琬瑜
2024年结束,全新的2025来到,美国进入特朗普2.0时代,德国红绿灯联合政府解散,极右派势力正在扩张,全球经济体也处于降息的周期。
身为老百姓的我们,又该如何在变化快速的时代站稳脚跟,累积财富?
在共享经济时代,越来越多人不再满足单一的工作领固定月薪,开始选择利用自身专业和才艺,经营多职人生。
网络平台的产业不断涌入新血液,年轻的一代在小红书平台建立起自己的账号,利用自身价值建立自身品牌,开拓新的管道。另外,他们也利用本身兴趣成为副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旅游博主、业余摄影师,赚取额外收入。
这些群体拥有一份全职工作的同时,也拥有兼职,接自由性的工作赚取被动收入(如grab司机、小红书博主)。
零工经济渐成主流
不过,也有一部分群体以自由职业工作为生,靠著专业知识与技术,把这种所谓“零工工作”作为全职,作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例如律师、咨询师、专业人员等)。
这些零工工作者靠着专业技术,在劳动产业中站稳脚跟,获得丰厚的收入,一步步累积财富、金钱。在全美已有超过4400万人正从事零工经济工作,表明了零工经济逐步占据劳动市场。
在这市场中可视作为一个金字塔,底端有无数个数字平台、猎头公司提供技术含量低、报酬较少的工作机会(如grab、uber外送员),第二层则为需要技能和专业性的作家、厨师、编辑等,顶端为高薪零工的律师、咨询师。
这些工作者需要拥有多方面的职业技巧,适应新型、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抓住机会,获得潜在性利润。极高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他们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调整自己的技能,符合市场,达到“多变性”。
2025将会是一个多重变化的一年,有变化就有机会。追求大学文凭的同时,我们也要多元化本身的技能,不单一化只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上,把自己打造成多功能性的个人品牌。
追求在不同项目之间切换,不局限于一个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我们依旧只有一份全职工作为终身职业时,那我们就是少数派了。
新的一年,有新的政策还未颁布,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有诸多挑战和未知。唯有不断精进自己,专业化目前技能同时,尝试在其他领域开拓,才能在这时代抓住机会,参与竞争。
【灼见】变局中的新机遇/潘琬瑜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文明之间虽相互影响、渗透,但一直以来都有比较大的独立性。古代文明的相互影响,可从贸易、文化传播和物种传播方面发现。而工业革命之后,火车和蒸汽轮的出现让全世界的距离更进一步缩短。这些技术的进步不单使该地区快速发展蓬勃,更是把世界各地的“相对距离”缩短之后,两个独立的城市在经济和政治上被绑定在一起。
随着航空业、现代电信业积极发展后,不仅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而且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也在缩短。从前离家百里,想回一次家都不容易,如今只需要一通视频电话就能与家人联系。互联网的连接,在一秒钟的时间就能解决20年前的难题。
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上的合作将世界变成一个整体,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开放的技术平台,大大突破关税壁垒的全球贸易,实现全球一体化,打造出地球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因区域广大和人口众多的因素,中国和印度承担起全球最多的加工和服务业务,建构起全球统一的供应链和市场,为全球提供全面的服务。
另外,随着特朗普2.0时代来临,他所提议的美国“本土主义”和大力复苏美国经济的政策,将会着重发展美国本土公司和产业。其实,拜登政府也完全继承了特朗普之前对于贸易和全球化的国策,在美墨边境也继续修建围墻。
同时,美国采用“小院高墻”政策,即在绝大部分领域继续向全世界开放,包括互联网金融、游戏娱乐、社交媒体等等。但对于高端半导体、人工智能、5G/6G和物联网(IoT)领域则是建起“高墻”,不与其他盟友合作。这样的政策基本上是维持全球化的格局,却也限制高精尖技术的出口。
竞争对手转为合作伙伴
世界正迅速发展,今天的全球贸易快速增长中,但形态、供应链会重组与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区域内国家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将会远超过之前的合作。比如,马来西亚柔佛和新加坡在经济上的合作越来越广汎且紧密,单凭“柔新经济特区”政策和柔新捷运系统,就能看出在未来几十年的紧密合作关系,从竞争对手转为更大空间上的合作。
由于最近五六年所发生的冠病疫情和极右派势力正扩张等情况,使得人民的警觉性提高,各国政府也难免有所提防。或许,全球化2.0时代已经开始了。
2025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也是一个更多挑战的一年。马来西亚拥有优质的资源、拔尖的人才,相信马来西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能在国际中找到机会,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