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敲响高楼警钟/洪东水
缅甸发生的一场8级以上强震,造成许多高楼大厦倒塌。这场地震的影响远至千里之外的泰国曼谷,甚至导致越南的高楼出现龟裂,令人震惊。
地震突如其来,避无可避。事实上,无论是高楼层还是低楼层建筑,只要地壳板块剧烈移动,安全性都无法得到绝对保障,所有建筑物都可能面临风险。
隆并非远离地震风险
由于吉隆坡靠近断层带,因此并非远离地震风险。地震专家指出,西马半岛有五个地区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其中包括吉隆坡、瓜拉庇劳、曼绒、天猛莪以及肯逸。
我国已不再是“零地震风险国家”,连沙巴与砂拉越也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
当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被问及光大、槟城大桥和槟城第二大桥是否会受到地震威胁时,他表示光大可承受7级地震。
然而,一旦处于高风险区的地壳发生剧烈移动,即使是高楼建筑也难以幸免。
因此,未来对高楼的建筑标准必须更加严格,甚至可能限制某些地区继续批准建设高楼。

(取自马新社/南洋制图)
地震风险不容忽视,未来的高楼建筑不仅要能抵御风力,更必须具备抗震能力。至于高架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也应该进行抗震设计。
除了加强建筑规范,建筑业者也必须具备抗震意识。
我国新建建筑物可能已经依据国家标准局的规范,采用抗震设计与建材,以提升建筑物的耐震力。
至于老旧建筑,由于未采用抗震设计,难以承受8级以上的地震,使许多居民忧心忡忡,开始对居住在高楼产生危机感。
此次缅甸地震,无疑敲响了人们对高楼居住安全的警钟,甚至可能改变人们的购房观念。
虽然缅甸的低楼建筑同样有倒塌情况,但相比之下,曼谷和越南的低楼层建筑并未出现大规模倒塌或严重龟裂。
相较之下,低楼层建筑相对安全,未来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购买低楼房,而对高楼望而却步。但对于已经居住在高楼的居民而言,选择有限,只能祈祷马来西亚能免受地震侵袭。
由于地震可能导致高楼倒塌风险增加,未来高楼房价可能出现波动甚至下跌。
或削弱高楼房产吸引力
目前,大城市的高楼价格不断攀升,在吉隆坡与槟岛,高楼房价已接近百万令吉。
然而,地震的冲击可能改变这一趋势,削弱高楼房产的投资吸引力,甚至引发价格贬值。同时,由于低楼层房屋需求增加,价格可能持续走高。
地震风险或将重塑购房市场格局,一些买家可能会选择远离高风险地区,转而购置位于偏远地区的低楼层房屋。
这场地震不仅带来了对建筑安全的深刻反思,也可能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变化的催化剂。
USAID雇员赴缅救灾却收裁员信 卢比奥:美将不再是全球最大援助国

美国国际开发署在缅甸协助救灾时,竟收到裁员通知。图为内比都一处临时为地震灾民设立的医疗场所。
(华盛顿6日讯)美国国际开发署传出有雇员日前到缅甸协助强震后的援助工作时,却收到裁员通知。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表示,美国“将不再是全球最大的人道援助国”。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前人道救援处副署长黄玛夏(音译,Marcia Wong)告诉外媒,缅甸遭遇强震后,开发署一组3人团队日前来到缅甸,“他们非常努力地工作,想让有需要的灾民获得人道援助。他们甚至睡在灾区的街头”。
黄玛夏说,这3名开发署雇员这时竟然收到裁员通知,“他们将在几个月后被开除”。她表示,自己一直与开发署仍在职雇员维持联系,“我是在4日的一场全员会议后,被告知对这3人的裁员通知。努力履行职务时却收到裁员通知,这岂非打击士气?”
此外有美国国际开发署前雇员透露,可以协调缅甸救灾的职员都已被开除,原本外包的合作人员或组织也都已解约。
缅甸遭遇强震后,美国已承诺援助900万美元(约3993万令吉),但因美国国际开发署已遭大规模裁员,严重阻碍美方驰援救灾;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印度的救援队都早已抵达灾区。
目前管辖开发署的美国国务院对此尚未回应。国务卿卢比奥则驳斥外界对美国救灾太慢的批评。
据卢比奥说法,缅甸不是容易工作的地方,“缅甸军政权不喜欢美国,阻止美方在缅甸进行援助工作”。联合国日前也曾批评缅军政府限制人道援助进入灾区。
美国国际开发署曾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援助机构。但卢比奥说,美国“将不再是全球最大人道援助国”,呼吁其他富裕国家出手协助缅甸。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重要盟友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就大规模辞退开发署雇员,该署办公楼也已全面关闭。特朗普政府将在近几周内“全数解雇开发署剩余的雇员”。
新闻来源:太报(TaiS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