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族文化意识下滑/方城

晚晴园的十二生肖运程看板,误将来临虎年“壬寅年”写成“辛丑年”。
告别辛丑牛年,踏入壬寅虎年,大家祈愿一切顺利之际,因为一件彰显华族文化意识薄弱的事,让我联想到民族存亡的利害关系。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如此的:话说新加坡的晚晴园误把新一年各生肖运势的展示板写成2022年辛丑年,却没被参观的民众发现,引来记者感叹当地华族文化意识太薄弱。
就算记者明示观众相关错误,观众认为无伤大雅,他们也只看自己的运程而已。这就说明除了文化意识薄弱,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也毕显无遗。笔者对此也深有同感。
在马来西亚,华族的文化意识其实也是每况愈下,时下一般民众对本身的文化,其实也一样一无所知。
若被问起文化知识,他们也会含糊以对,有些甚至直接弃权不回答!比如这种天干地支的算法,60年为一个甲子的文化知识,除了少数对此有兴趣的学生,一般上的学生是一问三不知的。若你又问为何会如此?这当然与时下的学习观念有关。
传承民族文化
大多数孩子到校读书,都会有一种观念:考好成绩!这观念当然源自父母及社会的一般期待。殊不知,在考好成绩之余,传承民族文化,保住民族的根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因为它的文化的根尚存,一旦文化的根遭腐蚀,民族也将会消失。马新两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如此,若大家继续重成绩,忘了传承文化这一块,久之,不必其他人刻意压制,这个民族也自会消匿无踪!
可喜的是,在这样的大局势下,还是有一群人,努力在发扬文化,通过教学、通过传媒,在族群里起了某一个程度上的醒觉作用。
希望在这新的一年里,大家在经历两年的寒冬后,除了经济生活会渐有起色,在文化醒觉及传承方面,也会有欣欣向荣的局面!否则,一旦文化意识不断下滑后,民族根不保之际,那就真的悲哀了。
爱国,哪有这么简单?/方城
近年来,教育界的变化层出不穷,一堆从未减少的报表,却在书面上标榜着要让教师幸福育人;从当年的黑鞋白鞋之争,到最近新增的佩戴国旗扣章条规,理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我看来,这实在匪夷所思。如果学生仅凭佩戴国旗扣章就能培养出爱国精神,那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坦白说,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爱国的,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家。家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对国家的认同感,往往是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
戴扣章培养爱国精神
如果父母热爱国家,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会爱国。这是必然的,否则就算佩戴再多的国旗扣章,也不会真正产生爱国情怀。
将心比心,如果爱国可以通过佩戴扣章来培养,那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岂不是轻而易举?
更何况,当我得知学生需佩戴国旗扣章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是否意味着要通过扣章来区分学生的国籍?
那么,外籍学生是否可以不必佩戴扣章?或者他们应该佩戴自己国家的国旗扣章?我们不可能要求外国人爱我们的国家吧?
此外,佩戴国旗扣章无论如何都是一项额外的消费。虽然首相表示政府会为每位学生提供两枚扣章,表面上似乎没什么难度,但长期来看,问题不少。
若学生弄丢了扣章,是否需要家长再掏钱购买?每年新生入学,政府是否还会继续提供?若不提供,家长是否得自行购买?
万一扣章损坏或遗失,政府是否会免费补发?无论这笔费用是由公帑支出,还是由家长承担,都意味着长期性的额外支出。
为非必需品额外掏钱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项政策甚至与政府缩小贫富差距的努力背道而驰。一方面政府提供补贴,帮助赤贫家庭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却又要求他们为一项并非必需的物品额外掏钱。这让政府的努力显得矛盾且毫无意义。
总而言之,培养爱国情操,本就不易。单靠形式主义来彰显爱国,更是劳民伤财,毫无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