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必要的心灵排毒/许世平

一名21岁华裔男生在便利店里吃东西,却遭到一名正在斋戒的巫裔大叔当众质问和掌掴。

这是发生在斋戒月的一件事。可是有人感叹和追问,何以这种滋扰事件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人人都有手机,各式社会问题的纠扰都随时被曝光,被上载在社交网络,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

当然对问题一再发生,也像首相署前部长拿督再益依布拉欣批评的那样:“那是政府执法能力的薄弱”。

虽然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表示严厉谴责,强调“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必须制止”,还批评说那是“违背了国家团结与和谐精神”。

其实这只是部分原因,问题的症结在于还有好些观念保守,自以为圣洁的“道德警察”,以教规去遏制别人的“败德”,及迫使他人服从。

错就错在那些道德警察,对别人吃什么、穿什么,实际上都没有监督权或管辖权,就算那是基于某些宗教信仰或某些禁忌,他们也没有权力苛求或苛责别人。

可律己没权律人

他们不能以自己的教规或戒律去约束别人,不能要求别的教徒须遵照他们的教规,他们可以“律己”,却没有律人的权力。

过去接连发生各种种族与宗教滋扰问题,其实正是因为社会缺乏“开放”和“包容”。

没有开放性,事事就只会砌筑围墙,设条规,导致人际的疏离;没有向世界敞开的开放性,就没有了包容,时时就会觉得被冒犯;因为观念狭隘,处处布设障碍和划界禁区,就会有很多影射和弯弯绕绕,还激动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因此,在多元社会里,大家都应学会互相接纳,学习共存,大家都需要为自己的心灵排毒,要以自律与同理心、谦卑、怜悯与祝福,善举、感激与清醒,才能让大家在混乱的喧嚣世界找到宁静。

 

 
 

 

反应

 

言论

“爆炸事故”的标本兼治/许世平

雪兰莪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发生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事故,冲天火柱形成的“蘑菇云”在空中翻腾,蓝天骤变橙黄, 高温烈焰吞噬周边范围的住宅及商店建筑,被炸得满目疮痍的灾场让人触目惊心。

有消防专家认为,此特大灾难很可能是因“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BLEVE)引起的;有人却投诉说,可能是挖掘工程导致事故的发生。

警方随后证实肇祸前灾场附近有更换污水管的挖掘作业,还说施工符合批准指南。惟,迄今爆炸原因仍未明,还需进行更多后续的调查工作。因为只有找出问题根源,鉴定管理流程及运行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才能加强监管,为将来做好安全防范,杜绝隐患,避免灾难事故的重演。

在此次的灾难事故,消拯队员高效应急,有序调度,帮助灾民及时转移避险,可却还只是事后应对的措施。

国家石油公司及时关闭天然气管阀门,遏阻火势蔓延及灾情扩大,的确表现了对应对事故的救拯能力,但也还是事后补救。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随即赶抵灾场巡访视察,宣布拨款救援,承诺与各部门配合协助灾黎重建家园,帮助抚平受灾民众的焦虑情绪,但要能让灾后重建及加速复元工作,才是实实在在要做的事。

事前防范治理良策

当然,特大灾难当前,让人激赏的是场内外各族民众互拥温暖,共同守护,表现互助互爱的精神,汽车企业借车,非政府组织给灾民提供心理救援,在没有政治纷扰下展现的团结与和谐。

要引以为戒的是,就是环境的增量风险持续,几事都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要有更严格的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才有标本兼治的效果,例如严格检验潜在高危的隐患,设置缓冲地带,预早截断孕灾环境及致灾因素,才是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理策略。

要避免灾难事故的频发,所有涉及机构部门及个体,都必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动态跟踪实时预警。

说到底,事前防范或预警才是釜底抽薪,只有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才是最有效的。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