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成也姑里,败也姑里?/谢诗坚博士

这是一则不引人注目的新闻:“在4月25日,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在哥打峇鲁与国家诚信党领袖共同举行开斋聚餐,出席的代表有诚信党吉兰丹主席莫哈末胡先、诚信党前州主席旺阿都拉欣及丹州诚青团团长哈兹米等人。

虽未见公布会谈内容,但相信是与第15届大选有关。按照我们的推断,诚信党是准备在第15届大选时与姑里联手,把伊斯兰党当成共同的敌人。

但这么大件事也不是姑里一人说了算,他会否通过纳吉和阿末扎希博士这一关传达其讯息?还是个未知数。

姑里伊党爱恨交集

事实上,伊党与巫统的恩恩怨怨由来已久,而且斗争的日子比合作的日子还要长;尤其是后期姑里个人与伊党的恩恩怨怨,更是错综复杂,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爱恨交集。

虽然伊党于1951年脱胎自巫统,但在1955年的普选(独立前的大选)中,只赢得1个席位,其他51席全由联盟胜出。直到1959年的大选(独立后的首次大选),伊党在左翼领袖布巴哈鲁丁的领导下,才一鸣惊人拿下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州政权,更拥有13名国会议员,成为第二大党。

1964年的大选,因反对党开展反马来西亚运动,转向支持印尼的苏卡诺总统,结果民间担心苏卡诺的反马来西亚立场对华人不利,也就纷纷把票投给联盟/巫统;反而冷落由劳工、人民党及国民议会党组成的社阵(社会主义阵线)。这个组合只赢得两个国席(原本有8个国席)。

经此打击,加上反对党反马来西亚计划未能取得上风,也就导致反对党在后来分崩离析。

到了1974年,时任首相的敦拉萨宣布将“联盟”易名为“国阵”。从此马来西亚政治通过收编反对党而稳定了政局。

可以说,从1969年“5·13”后到1977年,是巫统与伊党的蜜月期,双方关系融洽。但在1977年第三任首相胡先翁开除了伊党出国阵,让后者在旷野中呐喊而迷失方向。此时的姑里在巫统地位也得到上升。

反观及后的伊党一直处于被挨打的地位,从1977年到1990年的13年间找不到回家的路(重掌吉兰丹州政权)。

另一方面,在1987年巫统党选后,失败的东姑拉沙里只得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以硬碰国阵/巫统。

1990年,这个新党一边与伊党合作,成立回教徒团结阵线(APU),参加者有泛 马伊斯兰阵线(BERJASA)、回教徒人民党(HAMIM)及马来西亚印度回教徒大会(KIMMA);另一边则是与民主行动党及人民党组成的人民力量(Gagasan Rakyat)。这是姑里首次与伊党合作,在前者协助下,伊党终于拿回吉兰丹州政权。在国席方面,46党拿下8席,伊党则有7席。但却使到兴致勃勃要夺下中央政权的东姑拉沙里大失所望。

在1995年大选前,虽然其党已易名为“46马来人党”,依然无法打破局面,只能保住6个国席。来到1996年,在条件谈妥后,姑里于1998年带队回巢巫统。这一回却反过来对付安华,不是进一步对付伊党。

对峙讨不到便宜

本来在1999年的大选马哈迪医生有给姑里一个机会,希望他代表巫统能在吉兰丹力挫伊党,结果反被伊党咬回一口,不但连输两州(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州政权,而且也让伊党国席一飞冲天,达到27席。换句话说,姑里与伊党对峙却讨不到便宜。从此之后,姑里再也没有机会探出头来,马哈迪也没能看到姑里再有大作为。他似乎无法消除伊党带来的阴影。

没想到已宣称要告老还乡的姑里近日再出奇招,这回转向伊党的“死敌”诚信党招手,但这样的转来转去倒过来打,能够吗?也许只能应了一句老话:成也姑里,败也姑里!

 

 
 

 

反应

 

要闻

指控安华隐瞒谕令“无根据” 公正党中委要姑里道歉

(吉隆坡20日讯)公正党中委法米再诺批评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指控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隐瞒附加谕令的说法“鲁莽且毫无根据”,并要求拉沙里向首相道歉。 

他指出,首相已充分解释,成功平息有关国家元首、王室机构智慧以及司法公正的所有指控和极端言论,并对拉沙里的指控表示遗憾,尤其是指控首相隐瞒文件和妨碍司法的行为。 

他发文告说,这是严重的指控,因为并不存在隐瞒事实或重要政府文件的情况。

他希望巫统在跟进时事发展时能更加谨慎,避免发表如此严重的指控。 东姑拉沙里是巫统话望生区部主席,该区部指责首相和政府故意隐瞒附加谕令文件。 

巫统话望生区部强调,作为首相,安华应忠于国家元首和联邦宪法,任何违抗、隐瞒或否认元首旨意的行为,都应视为叛国。 安华在1月11日承认了附加谕令的存在,但解释该文件当时是直接送交总检察长。 

安华说,附加谕令是发送给总检察长,不是给他的,也不是给特赦局成员。而总检察长在新任元首就职后,将其送交国家王宫,因为元首是特赦局的主席。 “情况就是这样,我们没有隐瞒任何事情。”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