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册封,务实或投机?/余佩妮
随着斋戒月的到来,每当特定时段,城市道路便挤满赶赴开斋的车辆,形成长长的车龙;此时,经常可见交警强行在几乎动弹不得的车阵中开辟通道,护送某辆车辆优先通行。至于车内乘坐的是哪位高官或拿督,普通市民无从知晓,只能看着这辆车在拥挤的道路上,顺畅无阻地疾驰而去。
很多让路的车内普通市民望向绝尘而去的房车或豪车,心里或许都在想:“我是人,你也是人,我也是一天辛勤工作,与你的公务并无不同,为何我要停下来,让你先行?”
斋戒月的交通拥堵只是冰山一角,它反映的是更大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而平等与反对特权,是民主行动党一向的理念。
行动党过去一直坚持不接受国家统治者册封的“拿督”头衔,作为其政治理念的一部分,以示拒绝特权文化,强调平等与反对特权;不过,该党如今决定修改党章,允许党员接受国家统治者的册封,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立场转变。
这可说是行动党向政治现实妥协的一步。
向主流政治文化靠拢
行动党成为执政党一员后,逐渐向主流政治文化靠拢,从拒绝到接受册封,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改变是为了适应马来西亚政治环境的需要,从过去的“原则性立场”转向更加“务实”的做法,以巩固行动党与其他政党及统治阶层的关系。
这也是行动党前主席林冠英在这次党选落马的原因之一,只因林冠英被指对友党过于强势,不够温和、圆融及“务实调整”。
行动党过去曾批评马华的政党领袖热衷追求“拿督”勋衔,坚持人民代议士应专注于为人民服务,行动党不想成为以前的国阵;如今多年过去了,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最终还是选择改变立场,指该党也开放接受册封头衔。
曾经的批评,如今却成为自己的行动,过去曾谴责其他政党接受册封的言论,如今看来显得矛盾;这里有没有立场的连贯性、双重标准或政治投机行为,不言而喻。
接受勋衔失“草根”形象
政治人物应以服务人民为重,而非追求头衔或荣誉,如果行动无法说明这一改变的原因,可能会引发部分支持者的不满,认为行动党正在失去昔日的“草根”形象。
我们当然希望行动党一如既往坚持透明治理、拒绝裙带关系与贪污,以民为本;接受国家统治者的册封是体现尊重的表现,也适应现在的执政环境。
未来的关键在于,行动党是否能证明这一改变不会影响其核心价值,并且仍然能够坚持透明与公平的施政方针?不要接受了册封就官僚化或与平民脱节,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我们拭目以待。
视频推荐:
热潮过后谁还在听?/余佩妮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前首相敦阿都拉逝世、美国关税风波的新闻浪潮中,大家几乎都忘了早前那起震惊马来西亚社会的校园人工智能(AI)不雅照风波,还有接连揭发的性骚扰事件。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无论事件当初如何惊天动地、激起多大舆论涟漪,只要有新一波的大事件或大新闻来袭,旧事便会被迅速覆盖,人们的记忆被新的焦点取代。直到下一起类似事件发生,才又惊觉:一切竟再度重演。
事件爆发的当下,的确舆论如潮,有很多有力的声音、深刻的看法和建议,但最重要和关键的“实行力”却始终欠奉。相关当局和单位是否跟进,社会是否还记得,已无人关心和在乎。
受害者如被泼冷水
在这样的循环下,那些曾鼓起极大勇气站出来的受害者,无异于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们会陷入自我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说出来到底有没有意义?
当热潮退去,受害者的声音还剩下什么?
人工智能不雅照也意外揭开一连串尘封已久的校园性骚扰案件。受害者说出自己当年在中学时的遭遇,有些施暴者甚至是这些少男少女景仰的师长,那些曾经害怕无助的少年从未走出心魔。
但或许你不曾知晓这些延伸出来的案件,因为这些少年少女鼓起勇气说出来的当年故事,现在只是零零散散放在新闻版位的小角落,不特别注意都会错过的“小新闻”。
对受害者而言,这些事件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无法估计,尤其当施暴者是受害者所信任的人时,难以想象他们当年是如何走过来,又是如何释怀。
过去无法弥补,但未来应当努力避免重演。希望人们可以在未来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学校与社会必须加强对校园安全与性骚扰的防范与教育,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安全、尊重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政府与有关当局不能得过且过,而应坚持不懈地推动制度改革与落实执行。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在法律和监管方面,加强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以防止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法律追究传播虚假照片的责任,并加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和管理。
我们也应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认识,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滥用人工智能成为伤人的利器。
不能再让这些鼓起勇气的少年男女,对大人们和这个社会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