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治无信乃社会堕落根源/洪东水

老子与孔子都重视诚信,老子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孔子的《论语·颜渊》里则有:“民无信不立”。可见政治人物、业者或人民都必须讲究信用,绝对不可言而无信。

有些政治人物把“人无信不立”挂在嘴巴,以此取信于民,但取得政权后,却把这些话抛在九霄云外去了,而政治人物的拥趸却感到理所当然。

《道德经》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那些轻易发出诺言者,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老子还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许多当上大官者,如今却不幸被老子或孔子料准,可见塑造华人的几千年文化的圣人早就预先看透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华人的几千年文化也不幸跌入深渊,政治人物并没有因为无法实践承诺,而感到内疚。政治人物把改革当儿戏,曾经允诺的宣言被颠覆。

由于懂得玩弄人民的情绪,结果人民也不对无法实践宣言追究。久而久之,人民认同政治的无信,而慢慢在政治人物的潜移默化之下,接受政治无信乃政治常情。

通过各种愚民政策,制造一些恐惧感,最终人民都能够融入新政治意识,继续成为无信政治人物的后盾。

不得已而求其次

当无信政治变成一种常态,人民对一些涉及本身不利的课题,也甚少会给予追究,甚至已经把那些有关捍卫民族意识的课题搁置一旁,对本身不利的课题也变得很麻木。

由于政治人物无法达致所设定的目标,不得已而求其次,也获得民众的认同。

但这种软化民族索求的行动,则造成社会变得堕落。一些不法之徒乘机进行一些不法活动,以欺诈手段来欺骗民众。

人之无信,是导致社会思维的堕落根本。政治人物的无信将带动社会变得更加糟糕。

民众是应该制止政治人物利用民众的弱点,来达致本身欺骗民众的伎俩,才能激起民众思维改革。

圣人的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惜大家都很难做到。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你信任他,他不会感恩,也不会悔改,他们觉得这些跟随他们的人很好糊弄。当有一天被揭穿,民族文化的体质却已经毁于一旦。

不论是政治人物或诈骗集团分子不易于被察觉,当被发觉时已经是进入无法挽救或病入膏肓的地步。

商鞅的正面教材“立木为信”与周幽王的反面教材“烽火戏诸侯”都是政治教育,前者可让国家变得民富国强,后者则是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必须坚持讲信用,有良好行为才可以见重于人,这样才能塑造优质的下一代。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语言的政治与政治的语言 /邱立本

作者:邱立本

中国新一代说流利普通话,破除300多种方言限制。印度有700余方言,靠英文沟通,但说流利英文人口只有10%。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对比印度政治语言的失败。

语言是最大的政治。一国只有统一的语言,沟通无障碍,才能凝聚民意。印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被语言的“碎片化”拖了后腿,不仅方言多,文字也多。中国则是历史运气好,方言虽多,但却有统一的表意文字,可以超越“十里不同音”的隔阂。

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发展,长期滞后,很多去印度观光的各国旅客,都被那些脏乱的情况所吓倒,经济的发展也大幅落后于中国,背后是社会治理的失败,而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复杂,但各方都认为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划地自限,是严重内耗。

印度最巨大的内耗是方言太多,起码700多种,各说各话。政府承认的方言与文字也有22种。知识界和专业人士靠英文沟通,但能说流利英文的人不到人口10%。

印度一些政客长期自我忽悠,说语言混杂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彰显印度民主。但经济学者的研究则指出,一国之内民众无法沟通,会拖慢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也历经语言分裂之苦,全国的方言估计有300多种,但中华民族的福气则是文字统一,自秦始皇以降,书同文的传统,不绝如缕。汉字成为多元民族的黏合剂。历史上,即便非汉族入主中原,也被汉字和儒家文化经典所同化,从元朝到清朝,外族统治者都进入了汉字的天地,元曲和清代的诗词,都丰富了华夏文明,康熙主导的《康熙字典》、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纳兰性德的凄美诗词,都惊艳中华文化圈。

两岸人民交流无障碍

中国的方言纷杂,但依靠着汉字的联系,让全国民众都可以心灵相通,广东人和山东人讲话“鸡同鸭讲”,但却可以为同一首唐诗而共鸣。这也是世界史的奇迹。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政治价值南辕北辙,但在语言政策上都一致,都力求“语同音”,无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注音符号还是汉语拼音,都是殊途同归,让两岸人民的交流没有障碍。

这都是中国比印度优胜之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语同音”现象,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记得多年前不同省份沟通的困难,发音不同往往导致各种的误会,但如今中国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光听说话,往往分不清楚他们来自哪一个省份。这都是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落实语音“全国一体化”。

今天印度不同地域的年轻人交流,常常有困难,识字率只有70%多,而中国识字率近98%。这都是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也是印度政治语言失败的见证。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