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林肯与道格拉斯的启示/章龙炎

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因为政治永远是围绕在“利益”,所以,利益——或者利益的冲突,决定政治;政治变成了如何协调利益冲突的手段。



利益,可以是个人的利益,也可以是群体的利益。很多时候,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混淆不清;此外,不管是个人或者是群体利益,也存在轻重急缓的差别,有的需要优先处理,有的可以延后。

轻重急缓,也没有一个标准,而是相对的,因此往往就会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情况。

1863年8月10日,靠自己奋斗成功,集革命家、作家、演说家、政治家及废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于一身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本身是前黑奴),到华府拜会他批评得非常厉害的美国总统林肯。

道格拉斯不满林肯在解放黑奴及让黑奴当兵政策优柔寡断。林肯坦承有时反应的确是慢,但否认优柔寡断,还向道格拉斯保证:“我一旦有了个立场,我是永远不会退缩的。”他对林肯有了信心。



接着下来,他感谢林肯发布回击那些杀害及奴役被俘的黑人士兵,但还是忍不住问林肯:为啥需要花了那么长时间才发此命令?林肯说,如果他太早发这样的命令,会因为当前普遍存在对黑人的偏见而引起强烈反弹,让人以为为了黑人而牺牲了白人。林肯要等到黑人能够杰出的表现英勇与良好行为,才是发布命令的时机。

谈到黑人与白人士兵之间的薪金不平等的问题,林肯以“普遍存在的偏见”为理由,解说这是“必要的妥协”;他还说,比起白人,黑人加入军队有更大的动机,因此,他们要入伍应,该接受任何条件。然而,林肯承诺,黑人士兵最终会获得与白人士兵相等的薪金。

即使道格拉斯对林肯的看法不完全满意,但林肯的诚恳打动了他。

被诚恳打动

林肯在1863年8月10日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直到1865年12月18日《宪法第十三号修正案》颁布,才正式在全美废除奴隶制度,距离道格拉斯拜会林肯之后两年有余。

林肯坚定主张废奴,但是身为总统,对如何废除奴隶制,他有自己的策略及考量,却还是以保持美国家完整为前提。这是他所关注的“利益”,废除奴隶事实上是“副产品”。不过,对道格拉斯而言,废奴是他最主要的诉求,也就是他积极追求的“利益”——即使此利益并非物质利益。

两者的利益有所冲突,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冲突,这需要时间及战略布局。最后是两者的利益都兼顾到了。

道格拉斯看到了林肯在废奴的诚意与坦白,没有把问题推到以前的历任总统。所以,林肯能够成为伟大的美国总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有担当责任的精神与勇气。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与勇气,多给时间成了推卸责任的烂理由,不能为国家整体利益贡献些什么。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语言的政治与政治的语言 /邱立本

作者:邱立本

中国新一代说流利普通话,破除300多种方言限制。印度有700余方言,靠英文沟通,但说流利英文人口只有10%。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对比印度政治语言的失败。

语言是最大的政治。一国只有统一的语言,沟通无障碍,才能凝聚民意。印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被语言的“碎片化”拖了后腿,不仅方言多,文字也多。中国则是历史运气好,方言虽多,但却有统一的表意文字,可以超越“十里不同音”的隔阂。

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发展,长期滞后,很多去印度观光的各国旅客,都被那些脏乱的情况所吓倒,经济的发展也大幅落后于中国,背后是社会治理的失败,而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复杂,但各方都认为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划地自限,是严重内耗。

印度最巨大的内耗是方言太多,起码700多种,各说各话。政府承认的方言与文字也有22种。知识界和专业人士靠英文沟通,但能说流利英文的人不到人口10%。

印度一些政客长期自我忽悠,说语言混杂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彰显印度民主。但经济学者的研究则指出,一国之内民众无法沟通,会拖慢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也历经语言分裂之苦,全国的方言估计有300多种,但中华民族的福气则是文字统一,自秦始皇以降,书同文的传统,不绝如缕。汉字成为多元民族的黏合剂。历史上,即便非汉族入主中原,也被汉字和儒家文化经典所同化,从元朝到清朝,外族统治者都进入了汉字的天地,元曲和清代的诗词,都丰富了华夏文明,康熙主导的《康熙字典》、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纳兰性德的凄美诗词,都惊艳中华文化圈。

两岸人民交流无障碍

中国的方言纷杂,但依靠着汉字的联系,让全国民众都可以心灵相通,广东人和山东人讲话“鸡同鸭讲”,但却可以为同一首唐诗而共鸣。这也是世界史的奇迹。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政治价值南辕北辙,但在语言政策上都一致,都力求“语同音”,无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注音符号还是汉语拼音,都是殊途同归,让两岸人民的交流没有障碍。

这都是中国比印度优胜之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语同音”现象,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记得多年前不同省份沟通的困难,发音不同往往导致各种的误会,但如今中国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光听说话,往往分不清楚他们来自哪一个省份。这都是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落实语音“全国一体化”。

今天印度不同地域的年轻人交流,常常有困难,识字率只有70%多,而中国识字率近98%。这都是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也是印度政治语言失败的见证。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