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梿荔枝马中情谊/南洋社论
2024年5月31日,马来西亚和中国迎来建交50周年,全国许多团体、教育机构纷纷举办活动,献礼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身在北京活动频繁,会晤李强总理商讨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民间往来和签证课题,包括我国人民赴华免签延长至30天。
扎希也会见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王小洪。他也出席了由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办,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周年纪念招待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祝贺电,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在脸书发文,承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
榴梿荔枝“切水不断”
广西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广西广播电视台与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喜结莲荔》,5月31日当天傍晚6时30分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和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TV2频道同步播出,而广西台卫星频道也于当晚9时20分播出。

纪录片《喜结莲荔》于5月31日中马建交纪念日当天,两地同步播出。(主办方提供)
《喜结莲荔》这个纪录片共60分钟,将分2集播出。通过描绘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发展所缔结的累累硕果,借榴梿与荔枝的结合,传递马中国家与人民之间“切水不断”的深厚情谊。
同一天,大马与中国两地邮政局携手推出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象征两国半个世纪以来建立的友谊、信任及相互尊重的邮票,推出后引起抢购热潮。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两国标志性的植物为特色,即大马国树印茄树(Merbau)及中国的迎客松(Greeting Pine),象征着两国的牢固关系和热情好客。
首相安华脸书贴文说:“尽管存在明显的理由阻止我们前进,也就是意识形态的鸿沟、看似不可调和的分歧,但我们的领导人却敢于突破常规,秉持信念勇敢迈出一步。这一壮举已发展成一段丰富且成果丰硕的伙伴关系”。
建交以来,从政治互动、人文交流、经贸往来,马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处在最和谐的氛围当中。
马来西亚最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参与,两国政府推动的双园计划、东海岸铁路都是标竿项目。厦门大学落户大马,是教育领域重大突破。当前,全国共有中国留学生多达4万人,而在中国留学的大马学生也近万人,两国高教学府也致力推动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
对华投资累计92亿美元
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是两国合作的重点,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不足2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1902.4亿美元,增长了950多倍。
中国连续15年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也连续多年是大马主要投资来源国。截至2023年7月,马来西亚对华实际投资累计92亿美元,中国来马的累计投资则达到168.7亿美元。
1974年5月31日,我国第二任首相已故敦拉萨打破冷战思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他展现高瞻远瞩的政治格局,将原本交往千年的马中关系,塑造成新时代的契机。两国的关系从此不断升华,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600年前,郑和的船队载来友谊;建交50年,马中友谊是新时代“以心相交成久远”的最好诠释。
万里飘香榴梿送,一骑红尘荔枝来,榴梿荔枝缔结的喜事,将是马中关系未来的新章。
李健聪:民意塑造者 大马媒体可三语传播带路

(吉隆坡10日讯)公正党八打灵再也区国会议员兼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表示,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民意的塑造者。
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的今天,更需要真实、平衡、有温度的内容传播,来帮助不同国家与族群了解彼此的合作意图、发展成果与人文背景。
他形容,大马媒体可以用马来语讲“一带一路”的故事给马来人听,用英语讲给国际社群听,用中文深入解析给华人社群。
他今日在《人民日报》与马来西亚媒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成果分享会”上致词时,这么说。
“我们能把‘一带一路’从一个‘华语语境’的议题,转化成一个全民可以理解、讨论、参与的国家发展议题。
“当大马媒体能够以马来语、英语、中文三语共同讲述一带一路的故事,那这个故事就不再只是中国的倡议,而是整个东南亚人民也能认同与参与的发展蓝图。”
今日出席者包括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丹斯里翁诗杰、《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首席记者管克江、马中友好协会会长拿督马吉德、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和《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等。
罗依薇:南洋续成马中技术翻译官
罗依薇致辞时表示,马来文里有一句谚语:“Air dicincang tidak akan putus”,意思就是流水不断,意为合作长青,就像我们常说的——马中情谊,源远流长。
“《南洋商报》是世华媒体集团下第一份庆祝百年报庆的华文报,更是许多马来西亚商家信任的媒体品牌,也在去年12月举办‘马中华彰品牌奖’,表扬对推动马中经贸及经济交流的企业。
“这次马中媒体联合采访,可比喻为马来西亚的‘椰糖咖啡’——中国的发展经验是浓郁的咖啡,马来西亚的在地智慧是香甜的椰糖,两者交融才能调出独特风味。
“种种迹象显示,马来西亚仍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选地。作为极具影响力的百年商报,《南洋商报》会继续成为两国合作的‘技术翻译官’。”
管克江:两国媒体深化合作
作为此次联合采访活动的负责人,管克江表示,过去几天的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马来西亚的昌明经济对接,正迸发巨大动能,推动双方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这是《人民日报》和马来西亚媒体首次举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也是两国媒体进一步深化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一起深入项目现场,共同讲好两国合作故事,加深媒体人的相互理解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