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马华民政何去何从?华人路在何方?/拿督郭清江

民主行动党创党以来最激烈的党选,终于在“留神与送神”的喧嚣中落幕,火箭正式迈入陆兆福时代,林氏王朝完成历史任务。
不过,若深谙“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的道理,就必须有心理准备——未来的党选,势必比今日更加激烈。
因此,全党上下必须谨记,团结与分裂之间,关乎党的兴衰成败。团结则兴,分裂则衰。党选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更是政党存亡的考验。
须警惕拖垮政党因素
马华、民政党与巫统等政党从权势鼎盛走向衰弱,正是火箭的一面镜子,须警惕派系之争与碌碌无为,将成为拖垮自己的魔鬼。
进入陆兆福时代的民主行动党,接下来路在何方?
如今,行动党已不再是反对党,而是拥有权势并获得最多华人选票、有华社作为后盾的政党。因此,华人对其寄予厚望,期待她有所作为,继续敢怒敢言,能够尽心尽意为华社服务。
然而,在许多议题上,行动党被指该出声时却常静静,以致不少人嘲讽其为“静静党”。
针对这项批评,陆兆福在党大会致词时极力否认,强调该党已是执政党之一,必须改变过去反对党时的发言方式。
他表示:“行动党现在是政府,我们的领袖不仅代表政党,更是国家领袖,因此必须透过对话与会议沟通,最重要的是找出解决方案。”
陆兆福说得一点都没错,执政党确实应当如此行事。
然而,当年马华执政时也是以同样态度问政,却遭当时的反对党——行动党批评为“当家不当权”,毫无作为。
历史何止是一面镜子,更像是一场讽刺的玩笑。
此外,马华当前的处境极其尴尬。虽然已经成为在野党,却因国阵精神所限,被迫追随“老大”巫统加入团结政府。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的确令人不自在——实质上是反对党,却又身处政府内部,真正的“当家不当权”了。
至于行动党,虽然如今既当家又当权,党内部分领袖却仍对马华挥之不去,逢事必争,大小事皆不放过,似乎仍难摆脱反对党心态。
这两个宿敌,如今都面对身分认同的困扰。
另一方面,马华与行动党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能坦然承认自己是纯华基政党,而后者则受制于“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党纲,虽然仰赖华人选票崛起,却无法承认自身的华基属性,从而陷入另一种身分认同的尴尬。
行动党走多元路线
无论如何,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的国度,行动党积极争取马来人支持,是正确之举。经过多年努力,虽然有所进展,但由于华人色彩过于鲜明,却始终难有大突破,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政敌,特别是巫统及马哈迪1.0时期,成功将其抹黑为一个“反马来人、反回教”的华人政党。
我相信陆兆福会坚持带领行动党走多元路线,但这条政治斗争之路依然步履维艰,因为国内的种族主义氛围依旧浓厚。
火箭如今被视为人才辈出,华社的确对其寄予厚望。但是,行动党不能把华社的支持视为理所当然。在坚持多元路线的同时,如何理直气壮地捍卫华社权益,考验著陆秘书长的智慧与团队的努力。
陆兆福于几天前带著行动党领袖拜会董教总时信心喊话:“华教的事,就是火箭的事”。马华在当家时则说:“马华将与华小共存亡”。这些言论皆展现与华社共进退的承诺,而华人自然会听其言,观其行。
反观同样走多元路线的民政党,在脱离国阵后的路却越走越窄。当年该党宣布退出国阵,赢得不少掌声,被赞许比马华更有骨气,然而这些掌声最终未能转化为选票。如今,民政党的衰败,有人说已至无药可救的地步,连党内元老私下谈及此事时,也只能摇头叹息。
至于马华,许多元老与党员也忧心忡忡,担忧若继续陪著巫统这样一滩死水地过日子,下届大选恐怕还是难以翻身。2008年大选惨败后每况愈下的马华,坦白说,很多人都感觉不到它已振作起来。

马华需看清自己的路
马华还有很多不错的年轻班底,而我也不认为华社已完全放弃马华,问题是──马华看清自己的路了吗?
在这片马来人占多数的国土上,政治仍由马来人主导的政党掌控,这是行动党与马华无法改变的现实。因此,无论是马华或行动党,都必须选择一个或多个马来政党作为合作伙伴。唯有如此,华人才有机会守护马来西亚的多元基石,与其他族群共享繁荣及安居乐业。
华社期望看到行动党与马华展开健康竞争,以良心论政,引领政治论述,为华社与其他族群共荣共存的未来勾勒愿景,而非陷入无休止的谩骂与攻讦。
伊党按步迈向布城之路/拿督郭清江


过去一周,社交平台上充斥著缅甸与泰国地震灾情的画面,提醒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何等渺小。
无论你是泰国人、缅甸人、马来西亚人,或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灾难面前,人人同样无助。在生死一瞬间,没有人会在意你是佛教徒、基督徒、天主教徒或穆斯林。那伸手救你的人,也不会问你的种族与信仰。
因此,当泰、缅遭遇灾难,援助自四面八方涌来。在地华人、旅居缅泰的外国人纷纷捐赠物资,马来西亚第一时间派出特别天灾援助与拯救队(SMART),星洲日报基金会与佛光山亦启动跨国赈灾行动,将马来西亚人的温暖送往灾区。
刚刚发生的雪州梳邦布特拉高原燃气管爆炸意外,也见证了不同种族的人民自发送上物资,互助互爱。
同舟共济才能共存
无论天灾或人祸,老天都会以血淋淋的画面提醒我们——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存。
摒弃贪婪、自私、偏见,以及停止毫无节制的发展,携手守护地球,才能减少灾难带来的苦难。
可惜的是,人总是健忘,常常遗失最初的善念。
马来西亚人刚共同庆祝开斋节,这是各族放下偏见、共享欢乐的节日之一。我受邀到马来邻居家中做客,品尝马来传统美食,在温馨氛围中畅谈,从缅泰地震聊到国内政治。
我隐约感受到民心的变化。
曾是行动党忠实支持者的邻居,竟提及协助朋友组织土团党的沙登非巫裔臂膀;马来邻居则从“气球哥”事件谈到生活压力。
很显然的,人们开始出现诸多抱怨。
距离全国大选尚有一到两年时间,反对党开始布局,包括拟定亲近华社的选战策略,皆属正常政治操作。
然而,有些人却不珍惜种族和谐,不断在制造课题、煽动种族与宗教情绪,以谋取个人与政党的政治利益。
最近的炒作,是针对网传视频,指责马来西亚一中和平统一促进会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此前,还有KK Mart“阿拉”袜子事件、安顺斜塔五星红旗风波、钟灵华文独中挥舞中国国旗等,皆被刻意炒热,制造族群间的猜疑与分裂。
更可恶的是,他们刻意在马来社会制造假象,暗示本地华人不效忠,影射华人企图让共产主义思潮在马来西亚死灰复燃。
他们忘了,在天灾或人祸面前,真正与马来社会携手共渡难关的,正是不分种族、不问信仰的华人、印度人等其他种族。
政客为争权,甘愿牺牲国家稳定与种族和谐,这不仅是在玩火,更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
由于政治人物的种族主义思维根深蒂固,可以预见未来的这场选战,种族牌仍是主打;至于宗教,随着伊斯兰党的势力不断扩张,“谁更伊斯兰化”将成为各主要马来政党较劲的焦点,以吸引穆斯林占多数选民的支持。
不久前,土团党主席慕尤丁在与资深媒体人的开斋前闭门会谈中,谈及华人对伊党伊斯兰政策的疑虑。当然,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里就不透露了;另一方面,可以预见到,国盟包括伊斯兰党争取华人支持的行动亦不会停歇。
土团党本身,正积极地壮大其非巫裔臂膀组织。马青前总秘书梁捷顺的加入只是开端,据悉,土团党已在全国各地广招人马,积极拉拢华人势力,为下届全国大选布局备战。
我曾经说过,绿潮并不可怕,我们不要患上回教恐惧症。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以宗教作为掩护,操纵种族与宗教议题的伪绿潮。
我也曾经说过,伊党不争朝夕,放眼千秋。
伊斯兰党深知时机未到,暂不急于争夺首相之位。当前策略是先与土团党合作,未来或携手巫统,以夺取中央政权为目标。一旦胜选,也不会立刻出手争首相位子,而是先让马来盟友尝甜头再做首相,然后通过长远的政治磨合,逐步蚕食对方的基本盘。
伊斯兰党在2008与2013年全国大选中,与志在入主布城的行动党一拍即合,结盟后高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尽管最终因理念分歧决裂,但已成功借助火箭之力,将势力从乡村推进至城市及半城市区。
在我看来,经过多届大选的不断练兵,伊党如今羽翼更丰满。
这个政党不怕走得慢,只怕停滞不前。从早年“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出发,先后攻下吉兰丹、登嘉楼与吉打,如今剑指彭亨、森美兰与雪兰莪州。
当然,最终目标仍是一统马来西亚,在时机成熟后让自家领袖坐上首相之位。
伊党正按著自己的步伐,自信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布城的月亮只会越照越圆。
无论如何,我们也无须过于悲观。
历史告诉我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终得救的,总是走正道的人。
壮大多元避免蛋同篮
虽然面对绿潮来袭,华社只需牢记两点:一是持续壮大多元力量,对抗保守势力,让多元声音更响亮;二是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确保各大马来政党或联盟内都能听见华人的声音。
换言之,华裔选民可在行动党、马华、民政,甚至近期开始活跃的土团党非巫裔臂膀中,选出真正能为华社发声与为国家做事的“好猫”;同时,也要传达一个明确讯息——你要的选票,谁也别想视为囊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