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电子钱包能否跨越年龄代沟?/邱佳雯

随着马来西亚电子钱包使用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年轻人已习惯于便捷的数字支付。但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现金依然是他们最熟悉的支付方法。

尽管电子钱包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最新调查显示,仍有 45%的马来西亚人,尤其是老年人,依然完全依赖现金进行交易。这不仅反映了技术转型的滞后,也揭示了在数字时代中的困境。

电子钱包和数字支付对于老年人而言是陌生且复杂的概念。他们早已习惯手握现金的交易方式,过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纸笔记账来管理日常开销,这种传统方式让他们感到踏实和安全。然而,随着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商场、超市甚至公共交通逐渐普及电子钱包支付,取代了现金交易。

这一转变使老年人感到困惑,并使他们感受到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日益疏远。

老年人学习新技术的难度远大于年轻人,因为他们缺乏数字技能,并对新技术感到恐惧,这使得他们很难迅速掌握电子钱包的使用方法。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视觉、听力和记忆方面的退化,使得复杂的电子支付界面变得更加令人困惑。许多老年人甚至对基本操作步骤感到迷茫,从而产生退缩的心理。

担心网上支付遇诈骗

此外,老年人对数字支付的安全性始终心存疑虑,这主要源于他们普遍缺乏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信任,常常担心网上支付可能遭遇诈骗,害怕个人信息被泄露。与年轻人迅速适应电子钱包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以规避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数字支付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这种对安全隐患的担忧尤为突出。

然而,数字支付的普及势不可挡,老年人也不希望自己被时代所抛弃。为了避免在技术进步中被边缘化,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老年人顺利适应数字支付的新时代。

开设数字支付培训课

首先,政府可在社区开设专门的数字支付培训课程,帮助老年人了解和掌握电子钱包及其他支付工具的使用。这些课程可由专业讲师或志愿者主导,确保内容通俗易懂,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支付平台也应设计简洁、易操作的界面,如大字体、清晰操作流程和语音提示,以提升老年人的使用体验。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安全保障,如提供一键挂失功能,防止被骗。

总而言之,电子钱包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独特需求。

通过加强数字支付的教育推广,简化支付工具的使用流程,并确保支付的安全性,让老年人能够更顺利地适应这一变化,而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毕竟,数字化的未来应当是包容的,而不仅仅属于年轻人。

(作者为拉曼大学新闻系学生

 

 
 

 

反应

 

言论

要有值得留才的理由/邱佳雯

“高技能人才正在流失。”这句话在我国已不再是新闻,而是反复上演的现实。

尽管我国一再强调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科技领域,但现实却让人无奈。一方面,本地产业发展滞缓,难以提供足够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才纷纷离开家园,投身海外市场。

据《南洋商报》报道,2024年已有近200万人在海外工作,人才外流率达5.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3%。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更是许多年轻人“留不下”的真实写照。

这股趋势的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本地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培养机制之间的脱节。许多大学毕业生花费数年时间取得专业知识,最终却只能进入与自身技能毫无关联的领域工作。

这不仅限制了个人发展,也浪费了国家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错位的恶性循环。

政府虽然正试图扭转局面,例如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但现实挑战依然严峻。

应改革制度与结构

一方面,本地企业在技术转型上的步伐迟缓,尚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缺乏高效、完善的配套机制——包括科研投资、基础建设与高技能培训体系——使得这些转型举措难以落地,反而进一步削弱了留住人才的能力。

人才流失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更是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流失。要想留住这些“看得到未来”的年轻人,政府不能止于喊口号,而应从制度与结构上推动根本改革。

这包括提升本地就业岗位的吸引力,提供清晰而有前景的职业路径、改革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使其真正对接未来产业需求、从宏观层面优化经济结构,逐步摆脱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转向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经济模式。

当然,人才流动本身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我国的“流出”远大于“流入”,这已是不容忽视的预警信号。

我们不能再用“有人走也有人留”的心态来自我安慰,而要正视现实:当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把未来寄托在异国他乡时,我们的国家还能留下什么?

因此,我国必须正视人才流失问题,这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可持续性。如果无法为下一代营造出“值得留下”的理由,那么无论推出多少转型计划,最终也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