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合作消除种族误解/南洋社论
刚刚过去的斋戒月与开斋节,全球的回教徒顺利度过了反思自身和加强信仰的圣洁修行,祝愿全人类在更宽容、和谐与关爱的氛围中,共同维护一个更加友爱的世界。
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以及内阁多位部长与副部长,也相继在电视台和各种电子媒体上,通过祝贺回教徒欢度佳节时,呼吁国人紧记各族需和谐共处,团结爱国,朝着昌明大马的光明前途迈进,不要被狭隘的种族歧视思维破坏各族之间的关系。
各族互相包容、谅解、尊重与关爱等亲善之心,必能建立一个充满友爱与团结的马来西亚,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全民力量的国家,必定更强。
佳节期间种族误解频传
纵观过去的斋戒月份,国内确实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暴力与误会案件。有的涉及种族敏感问题,有的纯粹是个人冲动,所幸有关当局都及时妥善处理,才不至于引发不必要的情绪骚动。

百年兴都庙搬迁事件已经妥善解决,证明之前所传的各种阴谋论纯属有心人的煽风点火。回教传教士赞里维诺也因评论协商结果时,涉嫌煽动情绪,而遭警方逮捕。
一名华青在斋戒时间内用餐时,被一名回教徒大叔误当成回教徒,大叔在华青表明自己非回教徒后,仍然冲动地向他打了几个巴掌进行“教训”,事后引起轩然大波。
国民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也形容这是一起挑衅行为,违反我国多元种族和谐与团结精神,后来大叔也被控蓄意伤人罪。
此前,某中学也发生“又一宗”因学生听不懂国语,老师竟然叫学生“回去中国好了”。
作为教师用上如此侮辱性用词,教育部长法丽娜得知后立场分明,强调教育部绝不对校园内的种族歧视行为妥协,该老师事后也公开向学生和家长道歉。
除此之外,马六甲公路发生的交通误会事件中,失控的青年用头盔击晕大叔车主,竟然在网络上传言为“马来青年鲁莽打死华裔大叔”。
警方迅速破案化解谣言
所幸警方在第一时间将动粗的华裔青年逮捕归案,大叔也没有生命危险。可见,乱传为种族攻击案者的居心不良,在警方迅速破案后得以及时化解。
另一宗军人父亲没看好孩子,导致孩子跑到路中央被一辆慢行中的车子撞伤,后来失控的军人愤怒挥拳打女车主,也被误传成种族行为。庆幸警方快速破案并解开误会,现场有道歉仍被挥拳相向的女车主也是巫裔同胞。
由此可见,这些事件引起的争议和误会,都是零星个案,只是在网络便利和“人手一机”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太快,真相未浮出水面之前,已经掀起了一部分人的恐慌与愤怒。
因此,我们非常依赖警方高效率与破案速度,方能在误会的雪球越滚越大之前,为民众解惑。当然,国人自身也应如国家元首和正副首相及内阁部长等所叮嘱,做一个有包容、谅解、尊重、关爱与亲善之心的大马人,共同爱护我们这个没有天灾威胁的马来西亚,成为更加安定的乐土。
“开斋节青包舞” 违反宗教教义 登州宗教司吁回教徒避免模仿

莫哈末沙比里哈伦
(瓜拉登嘉楼4日讯)登州宗教司拿督莫哈末沙比里哈伦强调,回教徒应避免盲目跟风模仿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收开斋节青包”舞蹈,因为这种行为违反回教教义。
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部分回教徒在开斋节期间通过TikTok等平台追随潮流,拍摄舞蹈视频,忽视了宗教教义的要求。他特别提到,一些舞蹈视频中,女性回教徒甚至暴露了身体部位,这种不符合宗教规定的行为,涉及到未“遮羞”(tutup aurat),是回教所禁止的。
他强调,回教徒应时刻谨记自身的身分和责任,不应盲目追随潮流,做出违反宗教教义的举动。
“我们的文化是在庆祝开斋节时互相握手、道歉与表达感谢之情,美好传统不应被不好的行为玷污。”
此外,关于这些舞蹈是否与某些非回教习俗相关,莫哈末沙比里哈伦表示,不排除有些舞蹈可能源自其他宗教的仪式或传统,因此在回教教义中被禁止。
“若某些舞蹈确实源自其他宗教的仪式或传统,那就属于模仿他教的行为,我们的宗教是禁止这类行为的。”
他也强调,即使无关其他宗教,若被质疑行为不雅或不道德而引起非议,并且也不属于传统文化,教徒则应当加以避免此类行为。
“如不加以遏制,未来可能演变成更夸张、有损社会风化的现象,不仅不雅观,也将与我们的文化和宗教精神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