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让泛婆罗洲大道成起点/黄子诚医生

国家元首伉俪在国庆月启动“认识婆罗洲”远征之旅,沿路视察衔接沙巴,砂拉越和汶莱的泛婆大道,全程逾2154公里,借此更加贴近沙巴和砂拉越民众,意义非凡。

这趟微服出巡,展现的不只是元首一贯的亲民作风,更是东马民众接触元首的一个大好机会。

泛婆罗洲大道的雏形,早在马来西亚成立后就开始分阶段兴建。早期的计划是衔接沙巴砂拉越两地的各个主要城市,而两州的兴建工程也是分开进行。

历时将近30年

这个60年代就启动的工程,历时了将近30年,才在90年代完工。虽然都是柏油路,但大多数路段还是属于单向车道,而且缺乏保养,导致路面情况糟糕。

现阶段的提升工程,在2015年开始,预计今年完工。竣工后,这条衔接沙巴斗湖和砂拉越直落美拉诺的大道,将会是条双向大道,为人民带来更大的方便。

泛婆罗洲大道的提升固然可喜可贺,但也让人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到东西马两地发展的鸿沟。在西马,尤其是西海岸,道路情况远比东马的好。

除了南北大道、西海岸大道以外,就连州际公路,有的时候都比东马的道路情况还要良好及安全。有人可能认为以西马的收费大道与东马的免费大道相比是不公平的,但这不能成为政府这些年忽视东马发展的挡箭牌。

道路影响运输物流

除了道路,东马许多基础设施都明显落后于西马。在内陆地区,居民们的唯一交通途径或许就是坐船。

自来水和稳定的电源,更是许多长屋居民的奢望。医院、诊疗所等医疗设施,对住在内陆的原住民,也是遥不可及的。

沙巴砂拉越由于地广人稀,时常被冠上经济价值比不上西马的罪名,但两地经济发展没有西马来的健全,缺乏良好的基础建设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拿道路来说,如果没有完好的道路衔接各个城市,运输物流将会成为问题。这不仅仅限制了人民往来的便利,也会让投资者却步。

不便的交通,意味着运输成本及风险的提高,这让沙巴砂拉越失去了竞争力。

举个例子,以往从古晋到诗巫的路段由于崎岖不平,需时7至8小时,而现在随着泛婆大道的竣工,同样的路段只需5小时半。对商家来说,省下来的不只是运输成本,更是时间。

泛婆大道是时任首相纳吉为了平衡东西马发展所承诺的发展项目之一。

虽然还未完全竣工,但这条道路已经开始为两地居民带来便利。这条大道预计也将会催生更多新的发展项目及外来投资,进一步刺激经济。

泛婆大道能否发挥像南北大道般的巨大道路溢出经济效益,催生出新城镇,带动沿途城镇发展,就有待时间去证明。

东马地位越发受尊重

泛婆大道虽然是一项大工程,但这不应该成为后无来者的东马基础建设。随着政治生态的变化,东马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尊重。

在团结政府里的东马领袖,有责任向中央政府反映东马的真实情况,争取更多的发展。

在加入马来西亚60年后,现在是时候拨乱反正,让联邦政府释放更多资源和自主权,以便沙巴砂拉越两地的发展,无需再等60年才能赶上西马发展的脚步。

就让我们期待泛婆罗洲大道的竣工,不会画下基础建设发展的句号,而是能成为东西马发展趋向平衡的起点! 

 

 
 

 

反应

 

灼见

赢了,但也输了/黄子诚医生

吉隆坡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搬迁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但也赶在开斋节结束前,因成功获得庙方愿意搬迁,得以平息。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主持了新回教堂的动土仪式,将其命名为昌明回教堂。

风波起源是发展商要求庙方将庙宇搬迁,理据为该地段在2014年就被吉隆坡市政厅卖给了发展商,而现在要进行地段发展,根据法律庙宇没有不搬迁的理由。但把时间推前6年,该庙宇是在2008年由吉隆坡市政厅选址将其从其他地方搬迁过来,原因也是原有地段要被用来进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是庙宇非法占地,而被要求再搬迁,也变得非常无奈。

应规范宗教场所用地

无可否认,该地段的确不属于庙方,因此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以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这起风波,在马来西亚,还有几个这样没有拥有自己土地的宗教场所呢?宪法阐明我国各个宗教需要获得尊重,就凭着这点,政府就有义务规范宗教场所用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地段名义转到宗教场所管理方名下,要不然就是由政府统一管理,但不可以贸然把地段卖掉,导致同样问题重演。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风波并没有升级为更加激烈的宗教冲突。在多元宗教文化的大马,近年来有逐渐趋向极端化的现象。这场风波如果到最后双方还是僵持不下,很有可能成为点燃更大怒火的火苗。即便已经获得新地段搬迁,这样的安排,整体上还是冲击了兴都徒,或整体非回教徒的观感。除了认为吉隆坡市政厅处理不当,更是对团结政府的态度感到失望。

在这个敏感课题的处理上,团结政府虽然摆出诚意,也成功为庙方安排到临近现有地段的新地点兴建庙宇,但作为首相的拿督斯里安华,却高调出席回教堂动土仪式,更将其命名为昌明清真寺。这无疑是在兴都徒伤口上撒盐,也破坏自己作为全民首相,以及昌明政府的整体形象。对于观感大于一切的政治来说,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为安华在非回教徒群体带来任何加分。

涉及宗教的课题在马来西亚虽然敏感,但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包容,并且尊重其他宗教。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没有明文规定,大马人很自然地就会尊重其他宗教禁忌的原因。例如,在斋戒月期间,非回教徒就会选择避开回教徒的地点用餐。对于兴都同胞不吃牛肉的禁忌,在宴请他们做客时,主人家还是会提供其他选择。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奈何在庙宇搬迁上,整体处理方式却让人觉得不够具有包容性。

整起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圆满结束,庙方得到新地段,而回教堂也可以按照计划兴建,但这个方案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各方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案例将会成为未来类似风波的依据,让处理同样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毕竟,这回的平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双方都肯退一步的基础上,在其他案例上,这个变数会否保持不变,就很难说了。

所以,团结政府声称事件得到圆满结束,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但其实更深一层来看,各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赢了,但其实各方,尤其是团结政府及安华本身,其实已经输了。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