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我的老板”?/陈钊伦
山打根国席补选,希盟民主行动党成功守土,终结补选三连败,扳回一城。
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说,这是希盟执政一周年的最佳礼物,同时展现出行动党与沙巴人民复兴党的多元种族联盟理念,获得人民认同。
另一边厢,在巫统73周年党庆活动上,代主席莫哈末哈山提出巫统要生存,便必须以回教政治为依归,而马来民族的团结恰恰体现在该党与伊斯兰党的合作。
朝野政党走的政治方向北辙南辕,孰对孰错?哪边才是目前的政治实况?
希盟成功在山打根补选守土,要真是如林冠英所言,以此显示我国政治逐渐去种族化,走向大同,则世界太平。
然而,从数场补选的战情和战绩来看,种族与地方山头主义并没有淡化,反而有复辟的迹象。种族仍是定江山的不变定律,最大反对党巫统和伊斯兰党理所当然的结盟,可见一斑。
山打根选民结构为51%华裔,行动党胜选的悬念不大,原本预测多数票会减少,反而却增加,不应被视为人民给希盟执政一周年的“礼物”或政绩认同。“诸侯”沙巴民兴党扮演关键的角色,说党主席沙菲益阿达是沙巴的“老板”,名副其实。
最近,因工作需要而接触马来市场,发现种族间其实存在很大的隐藏性差异。这不是表面上的语言沟通和文化了解,而是从华人的角度看马来人,你永远不会感同身受他们的立场和想法;反之,友族看华人的感受亦然。
具体举例来说,这好比采用华人编剧拍摄马来电影,就算剧本翻译为马来剧情和对白,并以全马来语和马来演员呈献,肯定不会叫好叫座。这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是以华人思维编撰剧情,所拍摄出的电影并不是马来人所能接受的节奏。
从这个观点来看,马华前总会长蔡细历医生说,华人认为多元种族政党便能让各族平起平坐,是过于理想化,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各取所需 互惠互利
经历5·09的改朝换代,人民意识到自己是老板,政权更迭并不可怕;不过,心中存在一个更大的震撼是似乎谁当政府都好,谋其政时都必须向政治现实低头。这股隐隐约约的无奈之感,相信很多在5·09汗流浃背排队投票的选民,皆有所感,如鲠在喉。
改革维新不能一蹴而就,新政府需要时间去除诟病,绝对说得过去,也合情理;不过,很多人也忽略了维新还存在一个最大的障碍,那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想,人家还未必想!
恕我直言,马来西亚各族要在政治和政策上平起平坐,难如登天。既然如此,改朝换代不应继续纠结在种族固打,当务之急应是从各族的思维和角度出发,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不必执着追求各族一定要平起平坐,而应在了解各族所重视的需求和权益后,各取所需,互惠互利,以此破解这个对峙数十年的棋局,展现马来西亚政治新格局。
说白一点,不要让我们的满腔热血,变成一厢情愿。我们到底有多了解友族?行动党是否能做到名副其实的多元种族政党?当我们对纳吉何德何能可以在马来社交媒体圈成为网红,还当上“老板”的“老板”,感到一头雾水时,已有了答案。
警民合作消除种族误解/南洋社论
刚刚过去的斋戒月与开斋节,全球的回教徒顺利度过了反思自身和加强信仰的圣洁修行,祝愿全人类在更宽容、和谐与关爱的氛围中,共同维护一个更加友爱的世界。
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以及内阁多位部长与副部长,也相继在电视台和各种电子媒体上,通过祝贺回教徒欢度佳节时,呼吁国人紧记各族需和谐共处,团结爱国,朝着昌明大马的光明前途迈进,不要被狭隘的种族歧视思维破坏各族之间的关系。
各族互相包容、谅解、尊重与关爱等亲善之心,必能建立一个充满友爱与团结的马来西亚,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全民力量的国家,必定更强。
佳节期间种族误解频传
纵观过去的斋戒月份,国内确实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暴力与误会案件。有的涉及种族敏感问题,有的纯粹是个人冲动,所幸有关当局都及时妥善处理,才不至于引发不必要的情绪骚动。

百年兴都庙搬迁事件已经妥善解决,证明之前所传的各种阴谋论纯属有心人的煽风点火。回教传教士赞里维诺也因评论协商结果时,涉嫌煽动情绪,而遭警方逮捕。
一名华青在斋戒时间内用餐时,被一名回教徒大叔误当成回教徒,大叔在华青表明自己非回教徒后,仍然冲动地向他打了几个巴掌进行“教训”,事后引起轩然大波。
国民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也形容这是一起挑衅行为,违反我国多元种族和谐与团结精神,后来大叔也被控蓄意伤人罪。
此前,某中学也发生“又一宗”因学生听不懂国语,老师竟然叫学生“回去中国好了”。
作为教师用上如此侮辱性用词,教育部长法丽娜得知后立场分明,强调教育部绝不对校园内的种族歧视行为妥协,该老师事后也公开向学生和家长道歉。
除此之外,马六甲公路发生的交通误会事件中,失控的青年用头盔击晕大叔车主,竟然在网络上传言为“马来青年鲁莽打死华裔大叔”。
警方迅速破案化解谣言
所幸警方在第一时间将动粗的华裔青年逮捕归案,大叔也没有生命危险。可见,乱传为种族攻击案者的居心不良,在警方迅速破案后得以及时化解。
另一宗军人父亲没看好孩子,导致孩子跑到路中央被一辆慢行中的车子撞伤,后来失控的军人愤怒挥拳打女车主,也被误传成种族行为。庆幸警方快速破案并解开误会,现场有道歉仍被挥拳相向的女车主也是巫裔同胞。
由此可见,这些事件引起的争议和误会,都是零星个案,只是在网络便利和“人手一机”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太快,真相未浮出水面之前,已经掀起了一部分人的恐慌与愤怒。
因此,我们非常依赖警方高效率与破案速度,方能在误会的雪球越滚越大之前,为民众解惑。当然,国人自身也应如国家元首和正副首相及内阁部长等所叮嘱,做一个有包容、谅解、尊重、关爱与亲善之心的大马人,共同爱护我们这个没有天灾威胁的马来西亚,成为更加安定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