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还会选择留华吗?/方城

疫情肆虐,除了让医疗系统拉警报、造成国家经济损失以外,大家最易忽略的就是国家未来领导——学生,尤其是大专生的学习情况。

去年寒假,留学国外的学生纷纷回国度春假。岂知这一回,却因疫情而滞留大马,返校日期遥遥无期。从去年3月6 月起,中国内地及海外生一样上网课以抗疫。

然而在去年9月,中国许多大专院校已经恢复上实体课,这一批回了大马的大学生,却因为本地疫情不稳而迟迟未获批准回校上课。大家也许以为上网课可以取代一切,但是,我们心里明白,网上与线下上课,肯定是会有温度上的区别的。

也许开始阶段全体学生都上网课还是可以接受,然而当中国各大专院校已恢复上实体课,少部分学生在海外上网课之际,也许大家没有办法想像这些留华生的无奈。

留学生获注射疫苗

有些大学同步转播老师的课,他们就得面对老师讲课声音不清晰,摄像头一直拍老师腰部的画面,或完全看不清投影片内容的窘境。上网课上得如此艰辛,还不是一两个月的事,而是超过一年的苦。这是多么折腾人啊! 

同样是去年,许多留学港台及欧洲澳洲的学生都获准回校了,但留华生不能,你可以想像这群孩子的失落。最重要的一点是,据悉那些回到国外大学读书的学生,都获安排注射疫苗了。由此可见,他国是如何看重身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大专生福祉。

“抢疫苗”如抢零机票

在我国,除了高官显要及医务人员获优先注射疫苗外,其他人,先别说大专生,就算是属前线的教师群,都还未获注射疫苗的预约。更特别的是:我国还要上演一幕“抢疫苗”如抢0元机票般的戏码,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故此,希望有关方面正视这个问题,因为已有为数不少的留华生,已经选择辍学,提早踏入社会或转读本地大专了。

我不敢说这一定是坏事,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肯定会影响一个人日后心态积极与否,后果真的不容小觑。

留华生无法回校上课,在日后中国大学招收海外新生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本地学生还会选择留华吗?

 
 

 

反应

 

言论

爱国,哪有这么简单?/方城

近年来,教育界的变化层出不穷,一堆从未减少的报表,却在书面上标榜着要让教师幸福育人;从当年的黑鞋白鞋之争,到最近新增的佩戴国旗扣章条规,理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我看来,这实在匪夷所思。如果学生仅凭佩戴国旗扣章就能培养出爱国精神,那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坦白说,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爱国的,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家。家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对国家的认同感,往往是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

戴扣章培养爱国精神

如果父母热爱国家,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会爱国。这是必然的,否则就算佩戴再多的国旗扣章,也不会真正产生爱国情怀。

将心比心,如果爱国可以通过佩戴扣章来培养,那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岂不是轻而易举?

更何况,当我得知学生需佩戴国旗扣章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是否意味着要通过扣章来区分学生的国籍?

那么,外籍学生是否可以不必佩戴扣章?或者他们应该佩戴自己国家的国旗扣章?我们不可能要求外国人爱我们的国家吧?

此外,佩戴国旗扣章无论如何都是一项额外的消费。虽然首相表示政府会为每位学生提供两枚扣章,表面上似乎没什么难度,但长期来看,问题不少。

若学生弄丢了扣章,是否需要家长再掏钱购买?每年新生入学,政府是否还会继续提供?若不提供,家长是否得自行购买?

万一扣章损坏或遗失,政府是否会免费补发?无论这笔费用是由公帑支出,还是由家长承担,都意味着长期性的额外支出。

为非必需品额外掏钱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项政策甚至与政府缩小贫富差距的努力背道而驰。一方面政府提供补贴,帮助赤贫家庭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却又要求他们为一项并非必需的物品额外掏钱。这让政府的努力显得矛盾且毫无意义。

总而言之,培养爱国情操,本就不易。单靠形式主义来彰显爱国,更是劳民伤财,毫无实际意义。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