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大领袖要接地气/陈福星
上个世纪80年代,没有任何一家华文报,会想要报道伊斯兰党的代表大会新闻,因为当时这个政党只算是一个不值一提的“蚊子党”。
可风水轮流转,来到今日,伊党已摇身一变,成为拥有43个国会议席,且是国内最大的单一政党。
从1999年大选靠断肢法这个热门课题成为大赢家,到2008年、2013年两场大选跟人民公正党和民主行动党结盟而连创佳绩,再到2018年大选单打独斗赢下18国席,以及2022年大选荣登最大政党宝座,伊党可是节节挺进,令人刮目相看。
政治起起落落实属常态。行动党在1999年大选兵败如山倒,公正党也曾在2004年大选输剩一个国席,但如今,它们却是团结政府内的两个最大成员党。
加盟团结政府仅利巫统
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叱咤风云61载的国阵,“终于”在2018年大选首度俯首称臣,并接着在2022年大选再次遭受惨败。
随后,国阵虽靠着希望联盟席次上的不足而进驻团结政府,但此举其实只是巫统一党受惠,马华和国大党被“视若无睹”。
巫统不顾友党,以一己之私跻身团结政府,跟其在国阵当权时完全不顾友党利益和感受的作风,是如出一辙的。
今天,马华和国大党要何去何从?
马华9月11日进行党选提名,除总会长一职,包括副总会长、中委、马青总团长、署理总团长、副总团长、妇女组主席和妇女组副主席等职,皆出现堪称激烈的竞争;从积极的层面来看,马华草根领袖对这个党,还没到哀莫大于心死的地步。
然而,马华将因此“有救”了?答案是不肯定的。
首先,草根领袖对党还保持希望(或许是最后的一次希望),决不意味着芸芸党员还心里向着马华;这一点,不难从2008年开始的一连4场大选成绩中找到答案。
说白了,只要所谓的“百万大军”上下一心,马华怎么会沦落到眼下凄凄惨惨的状况!
现如今,马华必须从本届党选开始做起。要是基层党员从候选人身上,还看不到马华有一点丁儿可以起死回生的元素,那么,这个大马独立的元勋,很快就会寿终正寝。
“剿灭”马华“无利可图”
其实,从国家和华社的角度看,“剿灭”马华根本“无利可图”,但马华究竟是不是“末代清朝”,就胥视自己争不争气。
华社对国阵和马华的最大不满,就是巫统过去几十年在国阵一直一党独大,对成员党颐指气使;而马华因此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成了一种磨灭不了的刻板印象,而对于这种不良观感,马华始终无法将之扭转过来。
今天,马华是国内的唯一华人政党,而最大的华基政党则是行动党。
当然,行动党不断试图以多元种族政党自居,可显而易见,在希盟里头,人民公正党毕竟更具种族多元化的条件,这方面,行动党再怎么说,都胜不了公正党。
换言之,在华社面前,马华和行动党在本质上本就水火不相容,而如此一来,行动党或马华一旦一党独大,对华社的利益来说,难道会是一件好事?
在同一个标准之下,要是国阵当年的一党独大是令人厌恶的,那么行动党在华社内部来说,就没有一党独大可带来更大好处的理由。
当然,在目前的政治背景之下,华社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移情别恋”,将爱意从行动党转移到马华身上;所以说,马华必须痛定思痛、自强不息,方能自救。
党选期间,马华候选人必须勇敢地提出深具思想见地的精准政治论述,别尽说不着边际的索票要求;这个时候,唯有提出足以冲击人心的内部改造方案,基层党员沉睡已久的心,才有可能被唤醒。
再者,马华中央领袖切莫在中选后就回家睡觉,还霸着茅坑不拉屎。很多时候,马华大领袖中选后都“足不出户”,肯下乡接近基层的领袖没有几个。
这一点,可以试问马华的支会主席,多少人曾经跟总会长、署理总会长、副总会长或总秘书等领袖,在同一个场合举行对话或私下闲聊?很肯定,绝大多数的这些基层领袖,从来都不曾摸过大领袖的手。
一言以蔽之,马华欠缺可以打动人心的政治论述,加上大领袖的不接地气,是马华在大选节节败退的两大主因。
别再玩弄统考课题/陈福星
由希望联盟主导,或更确切地说,是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挂帅的团结政府,其任期已走到半路,来届大选可说是指日可待。
2022年11月19日举行的第15届全国大选,首次出现没有任何政党联盟议席过半的局面,所谓的“团结政府”因此而生。
希盟曾在2018年大选中获胜并单独执政,22个月后却因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突然辞职,搞得整个政坛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到了第15届大选,许多国人,尤其是华裔选民,依旧相当“人道”,继续将选票投向希盟。
回过头想一想,当时华裔选民脑海中究竟作何打算?
是这样想的吗:希盟只执政了22个月,所以竞选承诺才未能兑现,我们应该再给她一个机会?
没错,22个月的任期,或许确实难以成就什么大事。但团结政府上台至今已超过28个月,希盟的竞选宣言为何仍是原地踏步?
在此,在下不打算一一赘述,仅想谈谈独中统考一事。
当年,民主行动党领袖们一个个信誓旦旦,拍胸口表示只要希盟执政,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之事即可一蹴而就。
结果如何?承认统考这件事,和希盟其他竞选宣言一样,空雷不雨。接下来,说得更明白一点,来届大选,行动党还会、还要、还敢再提这回事吗?
早前,董总领导层约见马华领导人,承认统考当然是会谈的主要议程之一。但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想不明白,董总为何要见马华?
现如今,马华如猪八戒照镜,连自己到底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分不清;这个时候找马华谈华教,最多也只是图个“爽”字而已。
其实,国阵与马华在承认统考上曾确实有些许功劳;至少,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任时,政府于2011年局部承认了统考文凭。
当时的条件是:只要独中生在高中统考中考获三科优等,并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中考获国文优等、英文及格,即可申请进入师范学院,进而成为政府学校教师。这一点,是马华无可争议的贡献。
找马华有点莫名其妙
时至今日,董总愿意为统考资格继续奋斗,当然无可厚非。毕竟这也是董总作为华文教育机构的天职之一。然而,这个时候找上马华,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真要寻求政党助力,董总不是更应该去找在国会议席上呼风唤雨的行动党吗?为何偏偏找上只剩下两个国席的马华?
董总此举,是仍看得起马华?还是有意将“承认统考”的政治风险,在行动党与马华之间“平分”?
其实啊,最务实的做法,就是董总直接求见首相或教育部长。因为承认统考的最终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这两个职位手中。
至于行动党,如果连安排董总约见首相或教育部长都办不到,又怎能寄望他们在承认统考上有所作为?
来届大选,承认统考一事是否会再被摆上神台,目前尚属未知。但无论如何——尤其是行动党,请别再把华社当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