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买低卖大马机场盈与亏/林志斌

公积金局(EPF)低卖高买大马机场,其实已经不是新鲜课题,早在好几个月前就有人提出来,公积金局也做了自己的解释。只是近期,这个课题从一个纯粹投资策略的角度,发展成行动党和马华之间的政治口水战。
这种课题一演变成政治口水战,掺杂进很多情绪,往往就变得有理说不清。双方都爱往故事里加盐添醋,附加上各种辱骂嘲讽和人生攻击,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我们从投资角度来理解公积金局的这几手操作到底有否问题。
单纯操作蒙亏难定结论
先说结论,在“低买高卖大马机场”这一操作上,公积金局的确是蒙亏了。但是单纯的操作蒙亏,并不能直接得出“这笔操作是有问题的/错误的”结论。
毕竟,投资总是面临着亏损的风险,无论是一般股民还是基金经理,到强如股神巴菲特,也都无法保证每一手投资每一笔操作都顺风顺水。
先来说低买高卖这件事。公积金局曾经持有大马机场接近16%股权,但在2022到2023年期间,逐渐脱售了10%股权,根据当时的股价走势,脱售价格大概在每股7令吉左右,总共资金流入大约11.57亿令吉。
但之后因为参与了私有化,公积金局需要持有总共30%股权,所以需要以11令吉收购接近25%股权,共需要支出大约44.55亿令吉。卖在7令吉,买在11令吉,这一来一回,是个资金净流出的状态,的确可以理解为“亏了钱”。
但是在一笔操作中亏了钱,这个操作一定是有问题的吗?我想,这真未必。尤其对于公积金局这样拥有庞大资产的投资机构来说,一两手操作带来盈还是亏,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整体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能否为投资者带来最终收益。
我们并不知道公积金局在2023年卖股收回了11.57亿令吉后,把这些钱投放在哪里。也许这些钱已用来投资在当时更有潜力的股项。也许是杨忠礼双雄(2023年正是他们大涨的年份),也许是英伟达呢?又或许,那些钱已成了那年的派息,成为很多人宝贵的养老金了呢?
投资世界没有“如果”
回到最根本,像公积金局这样巨型的投资机构,投资策略总是多元化、分散风险的。这样的投资策略无法做到人们奢望的一夜暴富,但总能让整体财富稳定增长。就像公积金局刚刚宣布派息6.3%,我想这就是整体的审慎投资,给国内打工族们带来的资本增长。
这个时候再去说公积金局如果没有大马机场这一手带来损失的操作,收益能增加多少,其实已经没有意义。在投资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如果”这一说。
不然,如果公积金局 20年前就All-in英伟达,大马打工族们早就都财富自由了。
公积金局退休制度改革 获世界经济论坛列典范

(吉隆坡29日讯)世界经济论坛(WEF)最近将大马雇员公积金局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列为新兴经济体建立长期退休制度的典范。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面向未来的长寿经济:创新与关键趋势》白皮书中指出,公积金局具有适应性策略,可在财务永续、代际公平与包容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公共退休制度的长期韧性。
“这些改革为寻求退休制度现代化,应对人口与经济现实变化的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
报告说,会员获准提出部分存款用于购屋、教育及医疗费用,显示公积金局在为退休保留长期储蓄,也提供适度的财务灵活。
在冠病疫情期间,公积金局推出特别提款计划,虽引发大马人会否面临退休金不足的担忧,但在当时得以协助公积金会员缓解经济压力。
去年,公积金局推出3个户头结构,将75%存款用于退休,15%为有条件提款(房屋或教育),以及10%让会员在紧急情况下可随时使用的灵活户头(第三户头)。
自愿缴纳人数增53%
公积金局也推出i-Saraan计划,鼓励非正规领域员工自愿缴纳公积金,政府提供20%配对缴纳补贴措施,每年限额500令吉。这使到参与人数从2023年38万人,于去年激增53%至58万人。
该局强调,我国在探索改革,以提高理财知识、将强制缴纳范围扩大至非正规员工及外劳,并促进社保权益跨就业形态转移。
通过立法改革与覆盖扩展路线图,我国有望缩小劳动力覆盖与正规退休计划之间的40%差距,但占劳动力大比重的非正规领域仍是个挑战。
实施永续融资机制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加强公共退休制度和提高后代财务安全的关键行动之一,是实施永续融资机制。
调整缴纳率、将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挂钩和多样化投资策略,有助于在不给年轻一代造成过重负担下,维持系统偿付能力。
此外,通过便携式退休福利和微型养老金计划等政策,将覆盖范围扩大到非正规及零工员工,并进一步改善传统就业结构以外人群的财务安全。
另一项关键措施是推行自动登记退休储蓄,而实行养老金或退休储蓄计划自动登记国家,其参与率显著提高,有效帮助中低收入群积累足够的退休储蓄,推动长期财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