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杨兴隆:投资成本大
物流难追电商步伐
(新山9日讯)有本地电商业者提出,国内缺乏具竞争力的跨境物流公司,有阻本地厂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对此,My Poz集运公司创办人杨兴隆认为,有关问题主要是电商与物流业涉及的投资成本落差大,以致国内电商与物流业发展速度不匹配,步伐不一而无法并驾齐驱。
杨兴隆分析,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人都想投入电商行列,甚至是许多家庭主妇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兼职售卖产品,成为社交电商更是弹指间就可以做到,入行门槛甚低。

物流需人力仓库运输
他说,电商与社交电商快速发展,与电商行业相辅相成的物流与集运公司,却并非是拥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始做生意,两者之间所涉及的资金、系统、时间与人力相差甚远,发展速度不可相提并论。
“物流与集运业者,需要在线下培训人力,购买所需的运输工具、设立仓库、研究全马来西亚的地图、路线,入行门槛与投入的成本极高,更需要时间去经营与完善。”
他形容,比起电商或社交电商的创业模式与速度,一间物流或集运公司更像是十月怀胎,尤其像该公司所提供一站式服务类型的集运公司,包括跨境与境内服务,更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
跨境受限于外国条例
针对部分电商业者提出,本地物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导致国内的企业与厂商无法通过电商平台,跨境将更多的产品卖到国际平台。
从事跨境与境内集运行业10年,杨兴隆认为,本地厂家无法将更多元化的产品卖到国外,更大的因素是来自于入口国家的条例与税务。
他举例,我国出口到中国的最受欢迎产品是榴梿、燕窝与白咖啡,这些出口商品必须遵循中国政府所开出的条件,才有机会登陆。
“换言之,如果今日有更多元的大马商品可出口到中国去,关键还是回到该国官方单位去审核与批准,这是政策问题。”

价格战影响服务素质
回到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杨兴隆透露,本地物流业与包裹派送行业,几十年来都面对恶性竞争问题,业者为了抢客户、占市场,最容易的手法就是打价格战。
他指出,削价竞争是同业互相伤害的做法,当价格低廉业者赚幅变小,自然影响服务素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我们公司的服务收费属于中上价格,还是可以吸引顾客追随,我们相信靠服务取胜才能培养出忠实顾客,在市场上做出口碑。”
无法雇外劳 本地人做不久
包裹派送员严重短缺
杨兴隆坦言,配合本地电商的物流、集运与派送业面对人力短缺问题,尤其是派送包裹的快递员,流动量极大。
他指出,包裹派送员因需要具备驾驶执照的条件,业者无法聘请外劳来填补,本地人是唯一的选择。
“一个派送员的薪金从1100至1500令吉不等,由于他们是行业的前线人员,不时要承受顾客的质问与责骂,导致这一行人工难聘请,做不长久。”
常受气挑战大
他说,集运与派送行业常常需要承受顾客的情绪,100个包裹里,弄丢了一个即被顾客骂得狗血淋头,或被写上社交媒体公开指责,这就是集运与派送业的现实面,让业者心惊胆跳。
他透露,我国假期多,遇上假日或节庆的电商促销,包裹一下子爆增,原本一天只处理3000个包裹,过完连假则要处理1万个以上,包裹因人力的限制而迟到,无法理解与接受的顾客,就会有不满的情绪。
他也指出,为了克服派送员严重短缺的问题,公司已改变操作模式,与全国各地的便利店或超市合作,目前全国共有800个取货站点,将包裹与货品寄到指定的门市,再让顾客前去取货。
“如果宅配到府上,顾客不一定会在家,派送员也无法耗费太久的时间等顾客,尤其现在的住宅区大部分拥有围篱与保安,让派送员的工作更具挑战。”

货量有增无减前景看俏
谈及物流与集运的行业前景,杨兴隆坦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网络电商接轨,货量只会有增无减,因此该行业前景看俏。
他认为,要改善我国物流、集运与派送行业的服务,首先业者需要自省,将服务素质摆在第一位,而不是打削价战,只有同业先从自身开始改善,整个行业才会越来越好。
他指出,传统物流业因投资大利润小,许多资深业者因下一代不愿接手而结束营业或转行。
物流须改善系统
他说,电商时代的来临,为物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而该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与社交电商个体户,集合各家的少量的货品运送,是应电商而诞生的产物。
他认为,物流业者要追上电商的发展脚步,也必须与时俱进改善系统,让操作更为顺畅。
“如果说我国的电商发展已有70分,那么物流业就在50分左右,尚有很大的进步与改善空间,我觉得业者应先将境内的物流做好,再来考虑改善跨境物流服务。”
【独家】DHL突喊停高价包裹寄美 大马企业急找替代物流商

DHL全球停运800美元至2500美元货物的企业对客户服务,保留企业对企业服务。
独家报道:何燕羚
(吉隆坡22日新)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DHL,昨日(21日)开始暂停全球范围内运往美国、价值超过800美元(约3510令吉)的企业对客户(B2C)包裹,大马也是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DHL前两天向客户发出通知指出,鉴于当前T86报关制度恢复为T01、T11,4月21日起,该公司决定暂停全球运往美国价值超过800美元的B2C包裹。
《南洋商报》向大马DHL求证,证实我国亦在受影响之列,已在昨天开始暂停接受和寄送价值超过800美元的B2C包裹至美国,直到另行通知。
大马DHL补充,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企业对企业(B2B)和B2C包裹,则不受影响,仍然提供接件和寄送服务。
DHL此次业务调整,无疑将影响众多企业和消费者,在接下来的日子,对有需要寄送高价值包裹的企业,需要重新规划物流渠道和时间安排,以应对其突发变化。
或设海外仓降风险
这突如其来的变动,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已经销售但未发货的订单,卖家不得不紧急寻找替代物流方案,进而增加物流时间和营运成本。最后若无法按时交货,极有可能引发订单取消、客户投诉或退货等后续问题,将直接冲击卖家的评级和客户的信任。
替代DHL的其他快递服务商,也可能会因需求突然激增而提高价格。为了维持交货速度,企业或需要支付更高的运费,利润空间将受到压缩。
若其他物流商相继跟随DHL暂停寄送高价值包裹到美国,企业公司则可能需要设立海外仓、与当地分销商合作等方式,以分散物流风险。
事情的祸首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颁布的行政命令,要求世界各地寄往美国且申报价值超过800美元的包裹,必须接受更严厉的监管,对陆海空各大运输行业都造成严重冲击,DHL也难以幸免。
新的报关规定致使作业流程变得异常繁琐,货物会出现严重积压的情况,DHL才决定暂停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