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美贸易战吞噬全球/努里埃尔·鲁比尼

几年前,作为访华西方代表团的一员,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习近平主席。习近平向我们发表了讲话,指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其他国家—也就是美国—不需要担心“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来自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记录了斯巴达担心雅典崛起如何导致双方的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在2017年的书《注定开战:美国和中国能摆脱修昔底德陷阱吗?》(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中,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考察了此前16对崛起力量和老牌力量的对峙,发现其中12次导致了战争。

毫无疑问,习近平想让我们关注剩余的4次。

尽管互相都认识到了修昔底德陷阱—也都认为历史绝非定论—中国和美国仍然眼看难免落入窠臼。但世界量大主要力量之间爆发热战争的可能性仍然遥远,而冷战可能更大。

美国指责中国造成了当前的紧张局面。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获得了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好处,而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成为世贸组织规则的免费搭车者。



据美国的说法,中国通过窃取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补贴国内企业和其他国家资本主义手段,赢得了不公平的优势。同时,其政府越来越极权,让中国成为一个奥威尔式的监控国家。

持久敌对状态

而中国则质疑美国的真正目标是阻止其进一步崛起和向外辐射合理的实力与影响力。中国人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GDP衡量)寻求扩大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感实乃天经地义。

而领导人会说,他们的体制改善了14亿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远比西方僵化的政治制度更加成功。

不管哪一方更加雄辩,经济、贸易、技术和地缘政治紧张的升级可能已在所难免。一开始的贸易战,现在眼看着要升级为持久的互相敌对状态。这体现在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中,中国被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应该全方位遏制。

据此,美国严格限制敏感行业的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并采取其他手段确保西方在人工智能和5G等战略性行业的主导地位。其施压合作伙伴和盟友不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构建横穿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的庞大计划)。

其增加了美国海军在东海和南海的巡逻,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争议领土主张日益具有侵略性。

比美苏冷战更严重

中美冷战的全球后果甚至比美苏之间的冷战更加严重。苏联是衰落的力量,经济模式失败;而中国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增长。

此外,美国和苏联彼此之间贸易很少,而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特别是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全方位冷战可能导致去全球化的新阶段,或至少让全球经济分裂为两个互不相容的经济区。

不论哪种情况,商品、服务、资本、劳动、技术和数据的交易都将严重受限,数字领域将成为一个“分裂网”,西方和中国节点互不相连。

美国已对中兴和华为发动了制裁,中国将尽全力确保其科技巨头能够从国内解决重要投入品,或至少能从不依赖美国的比较友好的贸易伙伴获得。

在这个巴尔干化的世界中,中国和美国都想要其他所有国家选择站边,而大部分政府将试图穿针引线,同时维持与中美两国的良好经济关系。毕竟,许多美国盟友现在与中国的商业往来多于美国(以贸易和投资衡量)。

衍生国际新秩序

但在未来经济中,中国和美国将分别控制AI和5G等关键科技的接入,中间地带很可能不复存在。所有人都必须选择站边,世界可能会进入漫长的去全球化过程。

不论发生什么,中美关系都将是本世纪关键的地缘政治问题。

一定程度的对立在所难免。但在理想情况下,双方都会建设性地管理这一关系,在一些问题上进行合作,在另一些问题上良性竞争。

事实上,中国和美国将创造一个国际新秩序,其基础是承认(不可避免地)崛起的新力量应该起到影响全球规则和机构的作用。

如果中美关系管理不善—美国试图扼杀中国的发展,遏制中国的崛起,而中国激进地在亚洲和全球辐射其力量—那么全方位冷战将接踵而至,而热战(或一系列代理战争)也无法排除。

在21世纪,修昔底德陷阱将吞噬的不仅仅是美国和中国,而是整个世界。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罗奇抨美国对华政策 “两国或陷永久贸易战”

(北京1日讯)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批评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称其为“错误”,有可能造成两国之间无休止的经济冲突。

“对中国这样一个在生产非碳替代能源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保护主义立场是一个错误,有可能是历史性的错误,面临气候变化的世界亟需这样的产品,”曾是摩根史丹利亚洲区主席的罗奇周五在北京的一场活动上说。

“我担心拜登会更深地陷入一场针对中国贸易行为的新的‘永久性战争’,”著有《意外的冲突:美国、中国以及相互矛盾的虚假叙事》一书的罗奇在全球化智库举办的这场活动上称。

他的表态与中国政府的观点不谋而合,即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制造能力采取的措施是一种保护主义行为。

美国正在设置新的贸易壁垒,阻碍中国电动汽车等关键产品的销售,并指责中国政府利用国家补贴构建过剩产能,并将廉价产品充斥全球市场。

中国复苏仍脆弱

几个月前,罗奇发表了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悲观看法,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并导致他随后被禁言。

罗奇说,他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一篇专栏中称“香港已经完了”之后,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被禁言,这是24年来的首次。

当时,罗奇另外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还表示,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非易事,中国政府解决通货紧缩和房地产低迷等问题的举措“迄今为止微不足道”。

此后,中国政府推出了激进的房地产救助方案,经济学家认为该计划将温和推动经济增长。但中国的经济复苏依然脆弱,5月份工厂活动意外萎缩,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构成潜在风险。

罗奇周五表示,房地产救助方案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仍不足以盘活存量房。

这位耶鲁大学讲师还说,他对中国提高生产率以抵消人口方面不利因素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因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活动大多来自生产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而不是私营部门,后者受到了监管限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