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即将来临的中美分裂(中)可控战争对特习有利/努里埃尔·鲁比尼

可控的冲突升级对特朗普乃至习近平都有潜在的政治优势。特朗普将不会受到来自民主党的指控——称他在中国问题上“上当受骗”或立场软弱。



同时,一场尚未解决的冲突所带来的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促使美联储最迟在7月或9月开始下调政策利率。如果紧张局势的缓慢升级开始打击到商业信心,降息幅度可能达至150个基点。

事实上,如果冲突得到很好的处理,美国完全可以避免经济衰退,尽管其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下降到1至1.5%的区间。

股市是会出现调整(下跌10%或以上),还是仅仅出现横向波动,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投资者信心、增长趋势和货币政策措施。

即使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也不能排除采取某种类型的财政刺激措施的可能性。

例如,特朗普可以尝试与国会民主党人士达成部分基础设施支出协议,或者寻求将关税收入返还给具有政治敏感度的选区,比如农民和“铁锈地带”(泛指因工业部门萎缩而导致经济衰退、人口减少和城市衰退的地区。



主要由美国中西部和五大湖地区组成,中文维基百科)的中低收入家庭。

尽管民主党人不愿给予特朗普这样的恩惠,但为了自担风险,他们会阻止对贸易战中的“失败者”提供退税。

“可控战争”的情况对习近平也有好处。

毕竟,中国经济大可以通过货币、财政和信贷刺激来支撑,更不必提行之有效的刺激方案——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7以上)。

政府也可以适度地采取报复手段,比如严格限制(但不禁止)稀土的出口,稀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的原料。

与此同时,对数百家在中国有业务和投资的美国公司而言,中国当局以数以千计的小规模削减和伤害,足以他们的境况变得更加艰难,而不必通过全面抵制。

因为中国和美国都知道它们正处于长达几十年的竞争中,他们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短期内最好不要冒着爆发全面冲突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

只有通过中期的适当准备,这两个大国才能应对长期的冷战和去全球化,这将是保护它们各自的供应链所必需的。

但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稳定,几个月后很容易演变成第一或第二种情况。

美设法宽松

如果中美两国行动的推动力都来源于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的担忧,它们就能克服眼前的分歧,从而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并推迟关于如何应对更大规模的冷战对抗的探讨。

原则上,达成协议对两国而言都会比较好,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年5月谈判破裂之前,市场一直在第一种情况下进行定价的原因。对美国而言,以优势条件达成的协议将提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进而提振经济增长,同时降低关税带来的通胀风险。

潜在交易顺序重要

潜在交易的顺序同样很重要。就目前情况而言,持续的不确定性将导致美联储以某种方式放松货币政策。

假设特朗普和习近平重启谈判,然后拖延时间到今年秋末或初冬。美联储将不得不将政策利率下调至少50个基点,之后特朗普政府可能会不得不同意达成协议。

由于宽松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影响需要时间发酵,美联储将不得不将当前利率维持至2020年11月。 (即使经济和通胀会出现反弹,货币政策制定者在大选前也会犹豫不决, 以免被认为实际上在采取政治行动。

这样一来,特朗普连任总统的可能性将会加倍。作为保险措施,美联储将锁定降息幅度,而新协议将提振投资者信心和股市走向。然而,这种情况显然只能是偶然的。

毕竟特朗普惯常的“交易艺术”并不具备这样复杂、多维度的思考水平。

G20峰会受瞩目

对中国而言,协议的达成将至少防止对其经济,尤其是对科技行业的进一步损害。政府还将争取到几年的时间,为在贸易、投资、人工智能、5G以及地缘政治统治权等领域的长期冲突做好准备。

中国人倾向于作长远考虑,他们很清楚“修昔底德陷阱”,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在这个预言中,一个霸权国家和一个新兴大国最终必将陷入战争。

不过,他们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如今,一次重大的短期冲击对中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尤其是如果它将中国的行业领头羊在中期至长期阶段都“打入冷宫”的话。

事实上,特朗普现在似乎正为与中国在G20峰会达成休战而做好准备,他在推特上表示,与习近平举行深入会晤的关键筹备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但是,即使双方都假装达成了休战协议,这次会议仍有可能失败。

如果G20峰会的协议条款缺少实质内容,只留下敷衍笑容和僵硬的握手的画面,随后的谈判可能很快就会失败,并导致贸易和技术战逐步升级。

华为成谈判筹码

中美立场料强硬

不幸的是,更有可能发生的是第三个场景,那就是一场有节制的贸易和技术战争,这是我对未来几个月的竞争将如何演变的分析基准,随后会演变为第二个场景(全面对抗)。未来几个月中中美间的贸易和技术协议还远非板上钉钉。

由于双方存在重大分歧,谈判于5月破裂。如今,为成功举行特朗普-习近平在大阪的峰会会晤所需的复杂准备工作只能最后一个月内仓促完成,此前的六周时间因双方断联被白白浪费。

即使美国和中国能够克服他们在谈判方式上的分歧,美国仍然希望中国做出立法层面上的承诺,而中国仍然将这些要求视为对国家主权的侵犯。中国人对任何类似于19世纪意图削弱中国的帝国主义干涉行为极为敏感。

与特朗普一样,作为中国总领导人的习近平也不能丢面子。

此外,随着上个月口水战的升级,贸易摩擦蔓延至技术领域的程度也在加剧。这两个领域的问题曾一度达成应独立讨论的共识,现在则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这将使决议更加难以实现。

中国不会同意任何弃华为于不顾的协议,但既然华为眼看将成为谈判的筹码,特朗普政府和国会中重点关注国家安全的鹰派将迫使特朗普对华为采取强硬立场。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

纽时:拒答习近平是谁 DeepSeek难逃中国言论审查

(北京30日讯)随着中国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该模型的自我审查机制也引发外界关注。《纽约时报》记者在中国测试DeepSeek,发现其对敏感话题的审查程度虽低于其他中国AI平台,但整体仍符合中国的网络环境规范。

当记者询问“清零政策是否得到民众支持”时,DeepSeek的回答相对模糊,表示“民众态度随时间变化,最初普遍支持,后来感到疲惫”,并提到乌鲁木齐火灾引发的“白纸运动”加速了封控政策的终结。然而,这一回答发布后瞬间被自动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抱歉,这超出了我目前的范畴,让我们聊点别的”。

如果用户重复提问,DeepSeek会给出更加谨慎的回答,不再提及“白纸运动”。若进一步要求提供细节,它仍能推理并给出较完整的回答,但内容还未展示完就会自动中断。

中英文回答存在差异

记者发现,使用中文或英文提问,DeepSeek的回答差异明显。

例如,用中文提问“白纸抗议是什么”或“清零政策的社会影响”,DeepSeek会直接回复:“很抱歉,我尚未学会如何思考推理这类问题。”

但当用英文询问俄乌战争起因,DeepSeek则会较为详细地分析:“乌克兰战争在2022年2月24日俄罗全面入侵后急剧升级,其根本原因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

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使用“特别军事行动”而非“入侵”的表述有所不同。然而,若用中文询问相同问题,DeepSeek的回答会更贴近中国官方立场,描述为“俄罗的全面军事行动”。

当用中文问“俄罗是否入侵乌克兰”时,DeepSeek会特别提醒:“直接回答‘是’或‘不是’可能不符合官方叙事。”最终的回答也与中国外交部声明高度相似。

回避领导人相关问题

DeepSeek拒绝回答关于习近平的问题,包括“习近平是谁”、“中国现任领导人是谁”等。相比之下,若询问国务院总理李强,DeepSeek会列出简要生平,但内容很快自动消失。

此外,DeepSeek不会提供前中共领导人赵紫阳、薄熙来等人的相关信息。赵紫阳因同情1989年天安门抗议学生并反对武力镇压,被撤职并软禁16年。

当记者询问“中国是否进行网络审查”,DeepSeek的回答与“官方话术操作手册”相似,表示“需要谨慎回答”,并称应“确认相关法律规定”,强调“网络管理”是出于安全和社会稳定考虑”。

它甚至会主动补充:“避免直接使用‘审查’一词,建议改用‘内容管理’或‘监管措施’。”并建议“以积极角度收尾,强调开放与安全的平衡。”

《纽约时报》指出,DeepSeek在中国内外的回答基本一致,即使“翻墙”使用境外IP进行测试,得到的答案也相差不大。这意味着,如果DeepSeek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北京的官方叙事可能会随之在全球范围传播。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外界对人工智能在信息管控方面所扮演角色的担忧。DeepSeek的自我审查机制虽然比其他中国AI平台更宽松,但仍会自动规避敏感话题,使得其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可能会强化北京偏好的叙事。

新闻来源:中央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