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园有助生物多元化/朱乾海博士
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气候变化的大课题,似乎对美国不重要,那当然不是。相比之一,油棕的生物多元化是小问题,那当然也不是。
且说我们的油棕故事。有这样的观察,与森林为邻的油棕比较少病虫害,因为有野生动物帮助控制病虫害。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用网罩住油棕,防止飞鸟和油棕接触,结果网罩的油棕比开放的油棕多虫害。
那么与森林为邻的油棕产量,会不会比孤单的油棕高产呢?在沙巴,研究人员调查了500个油棕园,答案是生物多元化对油棕的产量没有直接影响,反而是森林过来的大象或野猪,摧毁了不少油棕。
生物多元化之所以对我们特别重要,在这有研究指出,森林改种油棕,动物多元化的确减少了。
东南亚是“热点”
但真正的原因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多元化最盛旺的地方,所以有生物多元化“热点”(Hot Spot)之称。
鸟类和哺乳动物之多元化,世界没有任何地方能出其右。
因为要得到高价的百年老树的木材,森林遭到砍伐,生物多元化随之遭殃。但生物多元 化并没有完全失去,研究人员说,经过若干年森林还原后,失去的原来物种约10%。
于是有人鼓励住在森林里的原住民的迁徙农耕,开辟一小块地耕种,经过几年,另寻一块肥沃的地方迁徙,静静的到来,悄悄的迁移,不惊动生物多元化,为了生物多元化,真的忍心叫原住民世世代代在野林里生活吗?
一个大油棕园是一望无际的单一作物油棕,但是,园里的生物多元化比温带地方的园林蓬勃。
生物多元化五个字并不抽象,10年前(2007)101园坵公司一位园艺师和他的同事耐心的点数,有多少生物存在油棕园里。
他们发现283种显花植物、25种羊齿植物、210种节肢动物、11种哺乳动物、26种鸟类,此外,应该还有爬虫类、两棲动、蝙蝠、蜂蝶、虫蚁等。
一些在油棕园发现的生物,并不存在于森林里。油棕园的蚊虫和森林一样多,或更多。
生物多元化对植物的研究很少或付之厥如。
如果以原始森林及次生森林(再生森林)为准则,那么,油棕园的生物多元化,无论是生物的种类或数目皆有些不同。
印尼每年林火产生的烟霾,给我们带来不适,林火也毁灭了原始森林及次生森林的生物多元化。
油棕树应种多密?/朱乾海博士

油棕种植密度介于每公顷118至158株,但新种时的密度,普遍是每公顷136至143株。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如果种植环境没有足够的光照,密度较低比较适宜。
若有资金问题,有经验的种植人在开始种植时会选择较高密度种植。
树龄尚小,树叶还在伸张中,树冠其实已被此接触。种植密度如果每公顷是136至143株,有按时施肥,气候正常,5年树龄左右的树已有完整的树冠,叶片30至40张(即4至5螺旋圈的叶)。
叶子太多影响产量
叶子太少,浪费光源,产量不高;叶子太多,树与树争夺光照,光合作用弱,叶子和树身增长,影响有性繁殖的果串成形。
既然叶子太多影响产量,多余的叶子必需修割掉。修割叶子还有其他原因:
*采割鲜果串时有空间使力
*割除不撑托果串用途的老叶
*减少散果跌下藏在叶腋里
*减少附生在叶腋的附生植
*除去枯叶和病叶,促进新的健康叶子快速成长
密度太高争阳光
太过密集的树冠,诚如上文所述,不利生产果串。种植密度太高,同样也因争夺阳光,不利产量。
植株愈长愈高,树叶愈长愈长。明显的,采割果串愈来愈困难。
园地阴暗,树行间草木不生导致土蚀。
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实验做了很多,但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凭经验,一旦产量下跌而怀疑可能是密度问题所致,将密度稀释,产量很快就提升。
2方法稀释密度
有两个方法稀释密度,一是有规则的稀释,每数株树除去一株,这株树在原来的排列位置上除去后,不会影响整体树的平衡分布。这个方法的弱点是除去的树可能是高产树。
第二个方法是除去“价值低”的树,如染病的、发育不健全的、不打果的、打果特别少的、后来补种而一直长不好的树。
产量特别少的树最好先做记号,然后视察它的产量一年半载,证实后才将它砍除。
经过这一轮稀释,园丘的产量会提升,同时省了一些肥料和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