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街头惊现巨浪
逼真影像震撼路人

(首尔24日讯)韩国一间多媒体设计公司,近日在首尔街头利用大楼的LED广告墙,投影逼真巨浪的公共艺术影像,冀让民众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随即在网上引起热议。
位于首尔江南区黄金地段的Coex Artium大楼,其LED广告外墙宽约80米、高20米,以往大多为播放天气预报或是SM经纪公司艺人、三星的宣传广告等。
近日,多媒体设计公司d’strict花费长达4个月时间,利用广告墙设计出逼真的3D巨浪,并搭配拟真音效。相关海浪似乎要冲破玻璃萤幕,画面亦冲击视觉,让路人似乎沉浸在海洋中。
该公司指,希望透过该公共艺术,为民众创造颠覆性的体验,并考虑到“波浪”本身具有活力,在现时疫情压抑民心下,希望可唤起民众内心的热情,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
艺术行业未来 人类、非专业与AI碰撞/拿督庄学腾

图/文|拿督庄学腾
随着时间推移,艺术行业一直在经历深刻变革。
从动物创作的艺术品到AI生成的作品,再到像香蕉贴在墙上这种挑战传统的现代艺术作品,艺术界的边界不断被重新定义。
艺术界的变化不仅引发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也让我们开始质疑:人类艺术家的未来会如何?
艺术是否仍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还是已变成一种炒作的工具?

庄学腾与澳洲收藏家叶绍礼(Jason Yeap)欣赏丁衍庸之作。(作者提供)
1.非专业艺术家与艺术行业
过去,非专业艺术家尝试多种形式的创作,包括动物艺术。
例如,猩猩和大象的画作曾在市场上出售,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AI模糊创作界限
这些作品虽然不一定能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但它们确实挑战人们对艺术创作主体的认知。
今天,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机器也开始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这进一步模糊艺术创作的界限。

艾达机器人之作“人工智能之神”。(图取自Ai-Da Robot Studios)
2.AI艺术的崛起
AI艺术的出现使艺术创作变得更民主化。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AI工具生成出看似专业的艺术作品,这无疑为传统艺术界带来新的挑战。
模仿人类艺术风格
从某种程度上说,AI艺术确实能模仿人类艺术家的风格,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创作能力。
但是,AI艺术缺乏人类情感和个人经历的投入,这使得它与人类艺术在深度和真实性上存在差异。
3.临摹与艺术标准
在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中,学生常被要求临摹,即模仿古代大师的作品,以此来提高技艺和理解艺术的精髓。
这种方法被认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标准和技巧。
如果AI也能临摹并生成类似的作品,从收藏家的角度来看,区分人类和AI创作的艺术品就变得更困难。
AI难以复制情感
然而,人类艺术家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能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这是AI目前难以复制的。
但如果是艺术家先输入其想法和情感,再吩咐AI创作,又怎么讲呢?

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特拉内将香蕉用胶带黏在墙上,创作出名为《喜剧演员》(Comedian)的艺术作品,这条黏在墙上的香蕉卖了620万美元(约2747万令吉)。(图取自https://x.com/Sothebys)
4. 香蕉贴在墙上:艺术?炒作?
2019年,艺术家毛里齐奥·卡特拉内(Maurizio Cattelan)创作的《喜剧演员》(Comedian)——“一根香蕉用胶带贴在墙上”在2024年苏富比拍卖会以高价售出。
这件作品引发广泛争议,人们质疑它是否真正算作艺术。
后来,这件作品的买家孙宇晨(Justin Sun),一位加密货币创始人将香蕉吃掉,这进一步加剧人们对其艺术价值的怀疑。
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但也引发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深入思考:艺术是否仅是一种概念,还是需要具备某种实质性的价值?
5.艺术的未来:仍是人类情感载体吗?
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从洞穴壁画到现代艺术作品。
然而,随着AI艺术和概念艺术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艺术是否仍是情感和思想的主要表达形式。
AI虽然能处理大量数据并生成看似创新的作品,但它缺乏人类独有的情感和个人经历的投入。
另一方面,像香蕉贴在墙上这样的作品则挑战人们对艺术的传统认知,引发关于艺术本质和价值的讨论。
结论:艺术未来之路
艺术行业的未来将会是多元化的,人类艺术家、非专业艺术家和AI创作将共存。
虽然AI艺术带来新的创作可能性,但人类艺术家的独特之处就是情感、个人经历和思想。
同时,像香蕉贴在墙上这样的概念艺术作品虽然引发争议,但也促进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艺术的未来不仅是创作本身,还包括它如何与观众产生联系,如何传达情感和思想,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与人之间传达与沟通
简单来说,艺术根本就是人与人之间,创造者与收藏家的一种信息传达与沟通方式。
如今艺术家和AI都可以挂上一幅画或摆上一尊雕塑,成功与失败就看哪一方的沟通方式掏到买家的欢喜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