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专家挺暂缓征高价品税 勿让琐碎税种扰乱市场

独家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4日讯)市场人士认为,政府暂缓落实高价值商品税(HVGT,前称奢侈品税)及重新检讨扩大销售及服务税(SST)征税范围的计划,可稳定市场信心及降低通货膨胀预期,更有利于保持强劲内需和消费买气。

这是因为增加过多琐碎的税种,或是扩大征税范围,可能会影响市场情绪,从而影响外资流入。

此次延缓推行高价品税及检讨销售及服务税的税基,或是为了避免对市场带来过大的冲击,从而稳定市场信心,也降低市场预期风险。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直言,延迟推行高价品税是好事,避免仓促进行一个“无厘头”且没有定义的税务,引发市场和投资者负面情绪。

须特别关注漏税问题

他指出,无论是落实高价品税,或是扩大销售及服务税的征税范围,目的皆在于增加国库收入,但开源固然重要,节流更不可或缺,尤其是漏税问题有必要特别关注,因为许多支出往往被用在不该用的地方,特别是在补贴等领域。

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昨日宣布,暂缓落实高价值商品税及重新检讨2025年财政预算案提出的销售及服务税扩大征税范围的计划,理由是政府需优先关注于今年推出的多项财务改革措施。

孔令龙:应履行财政责任

减少繁文缛节杜绝贪腐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不扩大销售及服务税的征税范围,政府的税收损失其实不会太大,但如果能集中精力加强税收管理和避免漏税,并强调财政责任同时在未来将更加注重节省开支,特别是在针对性补贴方面,这将会是一个更合适的举措。

他强调,政府应真正履行财政责任,关注减少繁文缛节、杜绝贿赂行为及解决漏税问题。

“服务税对大部分经济领域的影响有限,除非其涉及到直接的服务消费。而销售税的扩大,则可能对中小企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进口材料还是本地生产材料,都将面临10%的销售税,增加其营运成本。”

他指出,我国需承担超过4000亿令吉的开销,其中约75%的资金来自税收,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

“针对性补贴要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体,避免歪曲政策初衷。”

他提到,政府在宣布推行高价品税时,尚未看到目前免签证政策带来的游客增加效应,如今虽然游客的回流有所提升,但也带来一些购物时索回的不便。

“当前价格具有竞争力,旅客来有助于推动经济和消费市场的增长,但这一税种不会带来明显的税收,当时政府预计可从高价品征征收7亿令吉税收。

他指出,实施高价品税不会对中小企业造成直接影响,主要是消费者受到影响。

高价品税收主要涉及奢侈品,如飞机、手表等高价商品,而不是常见的原材料。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影响较小,除非企业涉及这些高价商品或相关服务。”

李荣昌:对国民影响较小

应优先推高价品税

厦门大学大马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李荣昌博士认为,政府更应优先推行高价品税,因为它针对的是非必需品,对普通国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也更符合政府的施政方针,即向富人征税,因为能够负担奢侈品的多为高收入群体。

“至于政府为何选择优先扩大销售及服务税,而非推行高价品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前者的覆盖范围更广,能够为政府带来更可观的收入。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可能加剧通胀,抬高生活成本,削弱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而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他指出,扩大销售及服务税基无疑会给市场带来通胀压力,尤其是在政府同时削减补贴的情况下,这种压力将更加明显。

他解释,根据2025年财政预算案,销售及服务税的扩展主要涉及优质进口食品,这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近期反复强调,将通胀控制在5%以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通胀率通常保持在2%至3%左右。

“如果通胀率稳定在5%,是否意味着未来将面临更高的通胀压力?所谓的5%通胀率是指月度通胀率还是年度通胀率?需要明确的是,通胀率是累积性指标,要是每月通胀率达到5%,是属于高通胀的迹象,值得警惕。

“因此,相较于扩大销售及服务税征税范围,我更倾向于政府优先实施高价品税。作为一种奢侈品税,高价品税主要针对非必需品,对市场的通胀压力相对较小。

“然而,尽管高价品税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合理的税制,但由于其适用范围较窄,难以带来明显的财政收益。”

政府应开源节流

李荣昌说,国际市场普遍欢迎政府改善财政状况,扩大税基能有效增加财政收入,同时提升市场对政府财政管理能力和还债能力的信心。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成功案例。例如,2015年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案件对马币造成严重冲击。然而,在推行消费税增加了财政收入,市场对马来西亚的信心逐步恢复,马币在几年内回升至4令吉兑1美元的水平(2018年前)。

“因此,扩大税基、改善财政状况对恢复市场信心,尤其是对马币的稳定性,有着积极作用。然而,我认为,销售及服务税基未必能刺激消费。相反,生活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削弱国内消费能力,影响经济内需。”

李荣昌表示,在应对策略上,政府除了通过开源增加收入外,还应注重节流。

“目前,我注意到政府主要在调整补贴政策,但对于长期可能对财政构成负担的公务员薪资和退休金制度,尚未提出具体的改革或削减措施。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无法持续,可能会对财政稳定构成风险。”

视频推荐:

 

 
 

 

反应

 

财经新闻

公务员加薪变加贷 财务问题或引发廉政风险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26日讯)专家认为,我国公务员大军出现“加薪也加贷”的现象,可能是公仆们基于未来收入会陆续增长,而提前增加消费或借贷,让“先花未来钱”成了借贷主流。

国家银行2024下半年金融稳定检讨报告显示,公务员加薪后,融资贷款数额暴涨接近80%。

目前我国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2%,靠借贷消费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再加上贷款门槛低、信贷市场宽松等,公务员贷款不难,也更容易成为诈骗集团的目标。

根据专家分析,加薪后的公务员应当可改善财务状况,但贷款需求不降反升,背后可能涉及多重经济和心理因素。社会压力和攀比心理也可能是公务员贷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不少公务员因收入预期提高而提前贷款购买高价值商品,虽然这能推动经济活动的活跃度,但长期而言家庭债务水平的持续攀升可能会削弱未来的消费能力,形成“加薪、借贷和债务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

潜在引发后果:

●消费增长债务风险并存

●财务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加剧家庭债务负担

●削弱未来消费能力

●或引发廉政风险

三大解决方向:

●加强金融监管制度

●提升公仆理财素养

●加强防诈骗机制

李荣昌:借贷门槛低
公务员成诈骗集团目标

专家认为,公务员借贷激增也与宽松的金融环境和监管漏洞有关。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经济助理教授李荣昌说,市场上金融产品种类繁多,信用融资渠道准入门槛较低,公务员更容易获得贷款资金,但这种环境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公务员成为诈骗目标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其财务困境。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提醒道 ,债务压力可能导致公务员在工作中分心,影响工作表现和效率。

分阶段加薪

“沉重的债务负担可能让部分公务员更容易接受贿赂或不当利益,损害政府的廉洁形象,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李荣昌说,尽管政府宣布为公务员加薪,但这次加薪将分阶段实施。管理或专业级别的公务员加薪总额为15%,其中2024年加薪8%,2025年再加薪7%。

“公务员可能会基于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提前增加消费或借贷,出现‘先花未来钱’的现象。”

他分析,2024年数据显示,大马的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2%,即约1.63兆令吉,远高于新加坡的51.9%和印尼的10%,说明我国大部分家庭普遍依赖借贷消费。

“若公务员加薪后大幅增加借贷,可能进一步推高家庭债务水平,增加家庭财务压力。一旦经济环境恶化或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债务违约率提高,进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

李荣昌直言,公务员薪资上涨将加重政府财政负担,这是因为公务员薪酬支出占财政预算的很大部分,长期加薪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扩大,迫使政府增加债务或提高税收,进而对私人企业发展和公共投资构成压力。

加强理财教育

李荣昌建议政府加强公务员的理财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收入和贷款,避免因盲目借贷而陷入财务困境。

他认为,政府可以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更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防止公务员因为收入增加就过度借贷,导致负债累累。

“另外,政府也可通过更完善的监管措施,规范市面上的贷款产品,避免公务员陷入高利贷或金融骗局,保护他们的财务安全。”

贷款需求攀升
涉多重经济及心理因素

大马Muamalat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哈末阿扎尼占博士指出,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心理因素是导致公务员在加薪后,贷款需求依然持续攀升的主因。

他说,公务员一向是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贷款群体,因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具备高度稳定性,同时享有固定的薪资调整机制。

此外,公务员的晋升机会和退休金保障,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贷款能力及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批准贷款。

“由于公务员的收入和就业相对稳定,金融机构更愿意为他们提供贷款,中央信贷资讯系统(CCRIS)和信用评级机构(CTOS)评估他们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若记录良好,贷款通常能顺利获批。”

他表示,理论上加薪后的公务员应当改善财务状况,但贷款需求不降反升,背后可能涉及多重经济和心理因素。

“公务员申请贷款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用途包括房屋装修、购地、婚礼及其他个人需求。此外,一些公务员选择债务重组,通过合并多项贷款,降低每月还款压力,以增加可支配收入。”

莫哈末阿扎尼占说,社会压力和攀比心理也可能是公务员贷款增加的原因之一,例如看到同事或友人生活条件改善,他们也会想通过贷款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高消费力带动销售

莫哈末阿扎尼占说,公务员加薪与更高的消费能力,确实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他提到,家庭消费占大马国内生产总值的61%,因此公务员消费的增加将直接带动商家销售和利润增长,这也将刺激对资本品(如机器和设备)的需求,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他提醒道,若家庭债务水平过高,借贷能力将受到限制,消费势头唯恐减弱,进而可能拖累整体经济发展。

无论如何,针对公务员负债率上升的问题,莫哈末阿扎尼占指政府与国家银行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控制。

“政府早在2006年成立了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并限制贷款期限,例如个人贷款最高为10年,房贷最高为35年,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避免公务员因过度借贷而陷入财务困境。”

目前国行正密切监控家庭债务水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家庭不良贷款率已从2024年1月的1.24%下降至1.10%,情况仍在可控范围内。

莫哈末阿扎尼占认为,解决公务员债务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政府应通过工作坊和培训,向公务员普及基本的宏观经济知识,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此外,解释政府在补贴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变化,帮助公务员更好地规划财务。

“通过增强公务员的金融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他们可更好地控制财务状况,避免因盲目借贷而陷入债务危机。”

陈玉玲:过度消费
家庭恐陷债务危机

大马零售连锁协会副财政陈玉玲认为,公务员近期获得大幅加薪,在某程度上帮助了公务员家庭,但我国大部分劳动力是私人界受薪员工与小商贩,他们未能享受这加薪福利,因此整体消费市场的提振效果有限,许多商家仍有经营困境。

她说,随着收入增加,人们自然会追求更优质的生活条件,进而在汽车、家具、家庭电器、电脑与通讯设备、名牌奢侈品、高档餐厅、医疗服务和旅游等方面增加消费,这种消费增长背后隐藏着家庭债务攀升的风险。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家庭债务总额已达1.63兆令吉,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4.2%,数据令人担忧。

她提醒,利率上升、失业或通货膨胀等因素,可能导致负债累累的家庭陷入破产危机:“加薪固然能刺激消费,但若家庭债务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偿债能力将会下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陈玉玲特别提到,“先买后付”已成为消费者普遍采用的消费模式,尤其在佳节期间,商家纷纷推出折扣与优惠,搭配“先买后付”的便捷付款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令许多低收入群体背负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债务。

对于政府通过援助金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支持,但陈玉玲认为,这种援助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有效缓解生活成本压力。

刘明:偏好先买后付
加薪未必有效推动消费

有业者认为,公务员加薪带动家庭消费,短期内推动商家销售和资本品需求,但整体市场表现不如预期。消费者偏好“先买后付”(BNPL)或分期付款,如今线上交易主导市场,部分消费直接流向国外,抑制本地零售增长。

大马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指出,尽管公务员加薪和借贷增加,但未必能有效推动整体消费,因他们在消费模式上倾向于“先买后付”或分期付款的双重倾向。

他说,实际上当前零售行业正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先买后付的消费模式虽然在数据上推高消费金额,但并未真正反映在实体零售的增长上。

至于市场为何会淡静?业者认为是因为很多消费者倾向线上购物。

对于统计局数据指大马2024年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销售额飙升至创纪录的1.77兆令吉,其中12月份录得1522亿令吉,同比增长5.5%,刘明指那是因为线上的交易数目也算入其中。

“实际上,实体店的销售表现并未如数据所反映的那般强劲,许多传统零售商仍面临客流减少和销售额增长乏力的困境。”

线上交易消费外流

他提及,这两年来很多外国商家带来了大量外资,甚至可能涉及到一些本地的产业转移。

“很多本地消费可能是通过电商平台或跨境支付直接流向国外。至少90%的电商交易可能是跨境的。此外,很多房产也被外国人购买,资金流出本地,可能是造成本地零售业不振的重因之一。”

刘明指除了餐饮行业,很多用品都通过线上交易,进一步加剧本地商家的压力。

“外国商家凭借完善的跨境电商平台、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价格优势,能快速渗透本地市场,吸引大量消费者。他们通过直销或代购方式,以更低的价格及更广的选择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购物时往往更注重价格和便利性,而本地商家在这方面的劣势日益明显。即使本地商家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有优势,但若价格差距过大,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