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没赚先花·提10建议 旅业重启首半年需援助

独家报道:黎添华
(吉隆坡27日讯)2022年财政预算案提呈在即,而国内3大旅游组织便提出10大建议,希望政府在预算案中能协助业者度过重启后的关键首6个月。
《南洋商报》分别向国内3大旅游组织代表,即马来西亚旅游机构协(MATA)主席拿督卡立哈伦、马来西亚华人旅游公会总会长拿督陈三顺,以及马中旅游促进会总会长拿督伍安琪博士收集看法后发现,业者们均认为就算国内旅业重启后,首6个月至关重要,因此政府有必要给予各方面的援助。

莫哈末卡立哈伦
建议给1万辅助金
莫哈末卡立向本报指出,政府有必要给予一次性拨款或软性贷款,以协助业者在重启时应付所需的成本。
“政府可以给业者1万令吉的辅助营运费,让他们应付开销。”

陈三顺
陈三顺表示,业者在重启时就必须得先在未有赚幅的情况下,先花钱重新聘请人、维修交通工具、宣传、以及预订定机票与套房,因此极需一笔资金,若政府能给予援助,将有助该领域减轻压力,同时也能助旅业迅速复原。
他指出,国内旅业中有70至80%是外包市场,因此政府需要尽快为旅业开启国门。

伍安琪
中国客成复苏关键
伍安琪认为,疫情对经济的重挫是不言而喻的,但与其单靠国人国内旅游来带动经济,不如让外国游客将外汇带进来。
“尤其是中国市场更应该被看重,因为中国防疫成功,消费能力惊人,会是我们复苏的关键市场。”
根据大马旅游局资料显示,我国2019年共有2610万784名国际游客,并为我国带来861亿4000万旅游收入。
她也建议,与其将拨款直接给予各别业者,更有效的做法无疑是拨款予公会,好让旅业组织针对业者的活跃度、规模等进行发放。

【独家】业者经营模式大转变 邮轮旅游渐成主流

邮轮旅游成为业者主打的旅游模式。(档案照)
独家报道:黎添华
(吉隆坡3日讯)令吉不断贬值、通货膨胀及机票价格高涨,3大因素令旅游模式大转变,业界行销焦点也从“陆面”转向“海上”——邮轮旅游。
据本报探悉,随着令吉汇率不断下滑及通货膨胀的缘故,本地旅行社接连面对盈利空间缩小,甚至倒贴惨赔的情况。全球机票价格高涨,也让业者面对配套价格难卖的窘境。
因为如此,目前本地旅游业者正逐步将旅游产品重点,从向来的“陆面”转向“海上”,纷纷主打起邮轮团。

卡立哈伦
卡立哈伦:旅行社转换重心
积极推销邮轮配套
大马旅游机构协会(MATA)主席拿督莫哈末卡立哈伦证实此事,并直言目前该会700多家会员旅行社中,就已有不少逐渐转换产品重心。
“过去(业者)都有(组织)邮轮团的,只是未来会更积极推销这种配套,消费者也必定能在这个大环境下获得更值有所值的配套。”
马来西亚华人旅游公会荣誉会长及顾问拿督陈三顺也向本报坦言,目前不少业者确实因为通胀及汇率关系而面对挑战,而邮轮旅游为业界提供另一种选项。
他指出,目前世界各地的邮轮公司因为看到这一趋势,于是顺势推出许多相关配套,加上各旅行社的力谷下,邮轮旅游将逐渐成为主流模式之一。
据了解,目前除了原有的区域内邮轮团外,许多五星级邮轮公司也在近几年开始将台湾、香港、新加坡设为主要中转站,即,让邮轮在当地出发,复前往其他地方,如日本、韩国等地。
换言之,国际邮轮公司的策略部署,也是造就目前旅游转向的原因之一。
另外,据本报从市场上探析,越来越多的欧美团开始推出优惠配套,如,早前吉隆坡旅游展就出现9000令吉配套,就能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前往挪威、丹麦等地,而且连大马往返巴塞罗那的机票也包含在内。

陈三顺
陈三顺:增长空间大
陈三顺表示,一般邮轮公司会在6个月前甚至一年前就将产品及价位定下来并推出市场,同时也方便旅行社招揽顾客。
“由于邮轮能容纳2000至4000名游客,容量大,以及能掌握游客量,所以在价位上能轻易掌控。”
他发现,邮轮旅游在大马仅占了市场份额的10至20%,换言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邮轮客趋向年轻化
谁说邮轮旅游只适合乐龄人士?陈三顺直言:年轻人也不少咯!
他表示,过去的欧美邮轮都是10天行程起跳,有的甚至两周或一个月,但目前的邮轮可以短至3天至1周不等,因此适合上班一族。
再来,为了吸引年轻消费群,邮轮里头的活动和设施也已经针对年轻人而设,正因如此,目前邮轮客目前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建议业者增设条例
卡立指出,尽管邮轮旅游看似解决了传统旅游因通胀、汇率下滑,以及机票价格高涨的问题,但这不意味着业者就不会面对挑战。
“现在购买3个月后,邮轮配套或许不会涨价,但我相信未来开卖的(配套)或许会因为物价或其他因素涨价,如地陪团等。”
他建议业者需要在条款中增设条例,阐明价位或随着通胀等非主观因素而出现调整,而顾客须得为价差作出补贴。
询及这样会否对顾客带来负面情绪,他则表示,正因为考虑到顾客的感受,因此需要提前声明,而这其实也是对顾客的一种保障。